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饮食治疗 > 黄煌医话精选合集

黄煌医话精选合集



乌梅丸

鲍,55岁。年2月26日初诊。肤黄口唇黯,神情烦愁。夜半腹泻多年,时有失禁。胃脘胀痛时作,伴嗳气泛酸水,胸骨后火辣灼热不适。夜有手指麻痛。平素性格急躁。既往有胆囊炎、右耳鼓膜修补术史。胃肠腔镜提示:浅表性胃炎、结肠炎。舌淡红而黯、舌根苔腻薄白,心下压之不适。处方:乌梅30g制附片10g干姜10g肉桂10g花椒5g北细辛5g党参15g当归10g黄连3g黄柏10g,5剂。水煎,每服2-3剂停2天。服药10剂后腹泻完全不作,胃胀痛及嗳气泛酸减轻,手麻缓解,但大便欠畅,晨起手胀。

陈,女,72岁。身高cm体重40kg唇暗紫,目睛有神,全口假牙。年8月30日初诊。晨泻3年,伴有腹痛肠鸣,稍多吃即泻,诊为慢性肠炎。经常心胸不适,时有泛酸,出汗烘热。脉弦有力,舌质暗淡,舌苔白。有胸膜炎、中耳炎史。乌梅20黄连3黄柏6当归6党参10北细辛3肉桂10制附片5川椒5干姜6,每剂服2天,7剂。9月21日复诊:腹痛腹泻好转,腹部无压痛。偶有心烦。原方续服,每剂服两天,休息一天。11月8日三诊:腹痛腹泻已止,能进苹果肉食,但仍有烘热,口腔易有溃疡,头痛。原方加甘草3克。服法同上。

贺,女,60岁。身高cm,体重50kg。年9月3日初诊。年胆囊切除术后一直腹泻,便前腹痛,泻后缓解。每天1-3次不等。腹部冷,入夜难寐,至凌晨两三点心烦汗出,口干口苦,面黄,脉弦大搏指。胃镜提示:胆汁返流性胃炎()。乌梅20克、黄连5克、黄柏6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细辛3克、肉桂10克、制附子5克、干姜5克、川椒5克。水煎,服3天停2天。9月17日复诊:腹泻止,心胸舒畅,睡眠改善。原方川椒减至2克,入蜂蜜一匙,嘱继续服用两周。以上是我近期使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的三则验案。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蛔厥的专方,“又主久利”。这种腹泻多为痛泻,而且时间较久;同时伴有返流,或胃痛吞酸,或嗳气腹胀;腹泻或反流多发在夜半或凌晨。此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人多有烦躁焦虑或不眠;其人多黄瘦,或青黄中浮红,其脉弦硬大而搏指,手足多冰凉。

乌梅丸所主治的腹泻很有特征。与四逆散半夏厚朴汤证比较,其腹痛明显,烦热更明显;与葛根芩连汤证、黄连汤证比较,葛根芩连汤证无反流,黄连汤证无厥冷;许多患者有胆囊病,似乎有大柴胡汤的机会,但其痛在腹而非心下。而其脉多弦硬而大,则与四逆汤、附子理中汤证相去甚远。乌梅丸的病机是复杂的,寒热虚实升降浮沉似乎都是混乱的、错杂的,于是,乌梅丸的组成也是寒热相伍,苦辛酸甘四味俱全。虽然说,其中乌梅止呕,黄连黄柏除烦止利,当归、细辛、川椒止痛,附子、干姜、肉桂、人参温中,但是,其中药物配伍后的作用,是很难用单味药的药效来解释清楚的。我们姑且将乌梅丸看作一味药,乌梅丸证也看作一个病,那就叫“乌梅丸病”,或名“WMW综合症”。当然,这个病,在《希氏内科学》里是找不到的。

30岁的W女士,肤色白皙、口唇红润,是个美少妇。但她每月因为月经过多而苦恼。每月经量大,第二天常常出血如崩,色深红,有血块,经期长达8天。此外,她经常头痛、咽痛,早晨起来常常头晕乏力。这是典型的火体,我给她的处方是荆芥连翘汤。服药一月,经量就减少,经期也变成5-6天。头痛消失,精神也随之好转了。31岁的C女士则另有烦恼。她09年宫外孕,后两次胎停,年4月因宫腔粘连做宫腔镜手术后月经量骤少,已经七个多月。月经后延,量少,色暗,经期7天。她易感染化脓,冬天口角容易生疱疹,有脚气、中耳炎、麦粒肿病史。显然,C女士还是火体,我用的还是荆芥连翘汤。服用一月后,月经周期和经量即正常。26岁的W姑娘中等身材,长得也很标致,只是面部油亮。她有十年的神经性头痛史。紧张后易发作,眼前闪烁、呕吐为头痛先兆。月经基本正常,背部有痤疮,来潮时面部、颈部生痤疮,夏天易发湿疹,手脚冬天怕冷。盗汗、烦躁,易疲劳,舌尖红。带下色黄。哮喘鼻炎病史,长期鼻塞。我用的依然是荆芥连翘汤。服用两周,期间头痛未发。更让她高兴的是,原本晚上烦热难耐,无法盖被,药后若失,而且背部痤疮也明显减少。以上是我门诊资料中随手而得的三个荆芥连翘汤案例。荆芥连翘汤是首后世经验方。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最早记载,组成为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枳壳、黄芩、山栀、白芷、桔梗各等分,甘草减半。水煎食后服。治肾经风热,两耳肿痛,或胆热移脑之鼻渊。以后日本医家森道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柏、薄荷、生地,依然名荆芥连翘汤,用于改善一种称之为腺病质的体质,意思是说患者的淋巴腺、扁桃体等腺体容易出现肿大。这种体质,临床上不少见,结核病、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的患者中多见,而且,好发头面部、生殖道的感染或炎症。我还发现,那些30岁左右的育龄期女性是最大的适用人群。这些女性,大多黑发亮眼,唇红面油,心烦,月经色深红质粘有血块,容易感染和粘膜充血糜烂。她们或面部痤疮屡发,或关节痛晨僵,或口腔溃疡糜烂疼痛,或胸闷失眠焦虑抑郁,或皮肤湿疹瘙痒反复,或宫颈糜烂阴道炎,或崩漏不孕流产……,她们身上的这些疾病,均可以用荆芥连翘汤来调理治疗。荆芥连翘汤治疗的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体质。这种体质多热多火,而且多风多郁,按照本人的看法,这种体质为柴胡体质与黄芩黄连体质的结合体。这种体质又多见于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所以,我戏称为“火美人”。桔梗汤

今天,我收到有位女士的来信,说最近她的咽喉炎又犯了,咽喉干痛、发痒,有不少粘痰。她问我去年给她开的方子不知能否服用?桔梗10克、生甘草20克、玄参30克、麦冬50克、制半夏10克。水煎,日分三次服。她是我老家的熟人,年近五十,白瘦,可能是过度操劳,这些年明显憔悴了。去年秋天她干咳近月,咽喉痒痛干燥,症状严重,服用抗生素等无效,后来我用短信给她开方,后来也没有联系。我问她去年那方服用了没有?她说:服用的,效果很好。这张方是专治咽喉干痛的。方中的桔梗、甘草是《伤寒论》桔梗汤,主治咽痛。半夏也主咽痛,半夏散、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等治疗咽喉疾病的方中均有半夏。特别是麦门冬汤,其中大量麦冬配半夏、甘草、人参主治“咽喉不利,大气上逆”,这与徐女士的情况差不多。玄参不见仲景方,但后世外科喉科及温病家屡用,是喉科的要药,清代郑梅涧《重楼玉钥》银锁匙一方,用玄参、天花粉研末调服,治疗喉风心烦,口干作渴。后世有玄麦甘桔汤一方,专治咽喉痛。均不离玄参。所以,我治疗咽喉干痛,见麦门冬汤证,多用玄参替代人参。去年给这位女士的这张方,用量较大,尤其是甘草。正常情况下,服用甘草常觉咽喉有甜腻感,但咽喉干痛者使用,到会感舒服和滋润。同样的现象,还见于生半夏、生姜等,有咽喉刺激作用的药物,又能治疗咽喉疼痛,这种现象,是很有意思的。

来自苏州的Z姑娘昨天来复诊了,这次的脸色红润,明亮的眼睛洋溢着喜悦。她兴奋地告诉我,服药以后每天能正常排便了!

栀子厚朴汤加连翘

她便秘多年,这一年来更加严重,必须服用大量泻药。经常腹胀、反流,而且,每夜尿意频急,严重影响睡眠。她为此辞去了工作。4月中旬来诊时,眼圈发黑,情绪低落。我先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加连翘麻黄,无效;用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依然无效;5月中旬三诊,我仍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栀子厚朴汤,不过服法变化,采用临睡前服用栀子厚朴汤加连翘:栀子20克、厚朴20克、枳壳20克、连翘60克。起床后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5克、黄芩5克、姜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制大黄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以上两方每剂药均分两天服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也是治疗便秘的好方,但必须有神情抑郁以及失眠者,其人多表情淡漠。方中大黄柴胡,能推陈致新(《本经》),都有通便功效。这里要重点说一下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汤见于《伤寒论》,治疗“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心烦,是焦虑,是抑郁,就是睡眠障碍;腹满,是腹胀,是多气,是不欲食或食之无味,是便秘或欲便不能。卧起不安,是提示心烦腹满的程度。栀子厚朴汤能抗焦虑,除胀满,能助眠。当年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见其用栀子豆豉等治疗便秘,一直不得其解,后来临床一多,发现许多便秘患者多有心烦胸闷失眠等,而此正是栀子证的“心中懊”“胸中窒”,而随着睡眠状况的好转,大便也随之而畅。连翘功效与栀子相近。《本经》说主“结热”,《药性论》说“除心家客热”。温病家治疗温邪入里,发热神昏,用连翘配犀角等,方如《温病条辨》清宫汤。连翘是疮家圣药,古代疡医将连翘治疗疮家睡卧不宁,方如《证治准绳》清心汤。我用连翘配栀子厚朴汤,除烦更胜原方,大剂量使用还能通便。两方分服也是本案例的亮点。晚服栀子厚朴汤,早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试用,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古方加味合方应慎重,按原方煎煮是否更有效?二是栀子厚朴汤除烦,是否夜服利于睡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解郁,是否晨服可让白天神清气爽?效果还不错,Z姑娘服药后夜尿次数顿减,睡眠一好,白天情绪自然愉悦,气机畅达,大便自然顺解。

五积散

一年没见,从迪拜回来的M女士瘦了不少,而且面色红润,原来严重的痤疮已经不见。她告诉我,月经周期也恢复正常。她是去年来开的方,我给她服用的是五积散。因为在国外看中医不方便,我请药房将五积散加工成20克一包的袋煎剂,让她带去,自己煎服。她说,每天一包,犹如泡咖啡,方便!药味并不浓烈,还有肉桂陈皮香,味道不错!

五积散是宋方,是当年和剂局的常用散剂。全方药味很多,但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当归芍药散、平胃散等方的合方。不过,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汤没有杏仁、半夏厚朴汤没有紫苏,温胆汤没有竹茹,当归芍药散没有泽泻。另外,方中还有白芷与桔梗。

五积散是古代五积病的专方,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等功效,适用于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胀以及月经不调为特征的疾病和寒湿体质调理。M女士其实就是一种寒湿体质。原本的她,体肥满,月经稀发,而且脸上的痤疮此起彼伏,令她十分苦恼。但服用五积散以后,她变了,变得好看了。

寒湿,是对这种体质的一种通俗表述。寒,指出现一些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如恶寒无汗、皮肤粗糙干燥;如关节疼痛,肌肉酸重;如头痛鼻塞;如月经逾期不至,难以怀孕等;湿,则是人处在潮湿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腹胀腹泻、浮肿、身体困重、面部黄褐斑等。有的时候,病人并没有生活在那种环境中,但由于疾病、饮食肥腻、或缺乏运动等生活因素,也可以出现这种寒湿体质。特别是女性中,这种体质还不少见。他们或体重陡升,赘肉缠身,满脸黄气;或月经不调、难以怀孕;或有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或头晕头痛、肩凝腰腿痛;或腹胀腹泻;或恶心不欲食;或咳嗽多痰……。对这种体质,五积散最为适合。若对证下药,会起到调月经、悦颜色、瘦身安神的效果。

过敏性紫癜

最近接诊一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我用小建中汤治疗近期效果不错。患儿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皮肤嫩白,犹如瓷瓶,眼睛大而明亮,嘴唇红。7月5号初诊时,臀部至两足踝满布紫癜。家长说,孩子是一个多月前出现关节痛和紫癜的,为此还住院治疗,用过激素,喝过中药,但依然经常发作。发作时必然腹痛,大便干结呈颗粒状,容易出汗。处方:桂枝10克、白芍20克、生甘草5克、干姜5克、红枣30克、生麦芽20克、麦芽糖2大汤匙冲服。7剂。12日复诊:药后紫癜未新发,原有紫癜颜色变淡。患儿说这药甜的,象巧克力。后一周再诊,有少量复发,但颜色很浅。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有的有关节疼痛,或有蛋白尿、血尿等。此病很难治。这几年我治疗过一些过敏性紫癜患者,但没有固定专方。有用八味除烦汤的,有用小柴胡汤类方的,还有用过黄连解毒汤的,而这个孩子是用小建中汤的,基本是对体质状态用药,病情控制较好。现在专科常用大量的凉血止血药,甚至水牛角、生地等,但效果也不太明显,还是上激素,但副作用又来了。我想,思路是否可以转换一下,局部的出血其实不过是一个症状而已,调整机体、因人施方才是治本上策。

五积散

不仅用于调理,还能治疗外感风寒,尤其是夏天的空调病、胃肠型感冒等。如恶寒无汗、身困体重时,煎一剂五积散,趁热喝一大碗,让周身汗出,一定让你顿感轻松。由于五积散外感风寒可除,内伤杂病可调,所以,此方适用面广,是一张家庭实用方。我国中原地域有俗话:“五积散,五积散,楼下不喊楼上喊”。可见百姓的欢迎程度。

每年的夏秋季,五积散用得最多。原因是夏天酷热多汗,人体毛孔洞开,衣着单薄,多吃生饮冷,再加到处是空调,忽冷忽热,人最容易受寒,如果再加精神紧张,饮食不调,五积散证就容易形成了。时下虽已经立秋,但长江流域依然酷热难耐,说说五积散,说不定哪个网友能用上。参考原方用药比例,结合自己经验,推荐配方如下:生麻黄15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苍术40克、厚朴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5克、干姜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桔梗20克。加工成散剂,每次用20-30克,生姜3片,葱白两根,煎汤,趁热食后服,每日2-3次。如用于调理体质,则每天服一次即可。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这五积散毕竟是药,而且里面还有麻黄等发汗猛药,所以,体弱多病者、营养不良者、羸瘦干枯者,以及高龄老人、产妇幼儿等,此方是万万不能随意使用的!

H先生在电话中告诉我,他服用我新开的中药后,头痛没有再发,恼人的凌晨腹胀也大大好转,而且,他说,现在的酒量居然变大了。H先生有头痛多时,每次发作后出汗,全身无力。他特别提到,发作时有预兆,眼前出现一条白线,犹如夏日雷雨之前的闪电,如果马上服用阿司匹林片,并且睡觉,可以立马控制。同时,他经常在凌晨出现腹胀腹泻,并有身热汗出。我给他用过大柴胡汤、除烦汤、温胆汤等,都没有控制。后来新开的方是:柴胡15克、黄芩5克、姜半夏12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桂枝15克、制大黄10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生石膏15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每天一剂,每周服5天。他是比较典型的偏头痛。当时寻思,这头痛前的预兆,犹如癫痫发作大脑放电,不妨可以用癫痫的验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再细细想想,这种突发性的如电闪雷鸣的现象,也是“惊”的一种表现。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经方证就有“惊”。惊,是一种突发性的不适感、不安感、恐惧感,可能发生抽动、出汗、失眠、恍惚、头痛、晕厥等症状。中医所谓的惊恐、惊梦、惊悸、惊风等,均属于惊病的范畴。记得有位癫痫患者告诉我,他发作时的预兆,就是一种莫名的惊恐感,也是服用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有非常好的疗效。还有,曾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过心律不齐、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失眠、惊恐障碍、性功能障碍等,都有“惊”的表现。有的在就诊时极度恐惧、甚至夺门而逃,有的则不敢回忆曾经经历的那恐惧的场景,有的稍有响声即心脏乱跳,有的入夜噩梦连连,醒后浑身湿透……。有的虽然没有极度的恐惧心理,但其病情突发,也是让人措手不及的。惊,是神经精神心理疾病的一大症候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是一张适用面很广的调神方、健脑方,另外,H先生问我酒量变大的问题,可能与服用本方后心情舒畅有关,因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更是一张愉悦汤。还有,所加生石膏的功能也不能忽视,考许多治疗脑病的经方,无不用石膏,如《金匮要略》治疗“热瘫痫”以及“惊痫瘛纵,日数十发”的风引汤就是龙骨牡蛎石膏同用的。

退烧方

前天早晨我打开手机,发现有两个未接的国内来电,我回短信告诉对方我在英国。随后短信跳出,原来是机关小丁。他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是肺炎,挂水一周方退。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小丁回信说: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到中午,我询问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正开始服用第二次。昨天早晨手机上小丁短信:昨天用了您的药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这张退热方,是我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大多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桂枝茯苓丸我还发现,有不少青年女性的发热,大多在经期或月经刚过。这种发热,用小柴胡汤最有效。《伤寒论》有“热入血室”的说法,可能就是指这种发热。人但知桂枝茯苓丸是妇科方,却不晓其也是内科良方,用于肺病颇佳。前不久在江阴诊治一老人,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月数发,必住院输液吸氧,稍能稳定。其人身板硬朗,但面红如酒后,谈话中气喘吁吁。断为肺循环不佳,用桂枝茯苓丸加川芎、丹参。一月后复诊,告诉咳喘大平,未再住院,老人满心欢喜。

桂枝茯苓丸治疗肺病的案例不少。一安徽老者,有糖尿病,咳嗽痰血暗红已数月,排除肺占位,面暗红,舌底静脉迂曲。用桂枝茯苓丸加怀牛膝大黄,其血不久便止。一中年男子,右胸刺痛数月,检查发现右肺上有阴影,诊断为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右下肺局限性纤维化伴有肺部感染。其人面部灰暗,眼圈发黑,唇舌暗红,舌下静脉瘀紫。有心脏搭桥手术史。给服桂枝茯苓丸加川芎、丹参、当归,半月后胸痛大减,续用半月,胸闷痛消失,脸色红润。还有一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患者,两目暗黑如熊猫,嘴唇紫暗,心悸,动辄气喘,甚则晕厥。方用桂枝茯苓丸加甘草、川芎,其中桂枝20克、肉桂10克。另再口服大黄蛰虫丸。一月后复诊,其脸色由青色转红润,精神明显好转,心慌消失,腹中痞胀减轻。凝血酶原时间由原来8月22日查的41秒减少为18.2秒(正常为11-14秒)。至于用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我已经多次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我的经验,桂枝茯苓丸是治疗肺病的又一良方,一是平喘。这种喘,不是中医人常说的风寒束表的肺气郁闭,也不是肾不纳气的虚喘,而是一种瘀血喘。二是治胸痛。这种痛,非痰热结胸,也非寒实结胸,也是瘀血在胸膈。所谓瘀血,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肺循环障碍。这种状态的识别,主要看面色和舌象,其特征是面红如酒后,紫红或潮红,唇舌紫暗,舌底静脉迂曲充盈显见。有的患者可以出现眼圈发黑、面部皮肤毛孔粗大,以及下肢皮肤干燥脱屑,或浮肿,或足冷如冰。这种状态,前人常称之为“戴阳”,大多需要用肉桂以引火归元。其实,这就是一种桂枝证,特别是桂枝茯苓丸证。桂枝茯苓丸服用后可以平喘,同时可以改善睡眠、通便、利腰膝等。其原理,就是活血化瘀,改善肺循环,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昨天,江苏省卫生厅发布了防流感的公告:每年1-2月份是我省冬季流感发病高峰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省流感疫情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而现在正值春运,大规模人群流动,易造成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扩散、蔓延。省卫生厅提醒广大公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我则为大众推荐几张治疗感冒发热的小方。

第一张,柴胡退热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毫升。以水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约毫升,每次服毫升,每三小时一次。适用于病毒性感冒的发热,多发热持续,汗出而不畅,面红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如汗出热退即可停服。如服药三次,仍然不得大汗,则要改方。如汗出多而热不退者,加生石膏50克。

第二张,麻黄退热方:生麻黄10克、生甘草5克、生石膏30克、桔梗10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连翘50克,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适用于身体壮实,皮肤偏暗的病毒性感冒发热患者,表现为发热不退,无汗恶寒,多有咳嗽、咽痛、鼻塞、头痛者。如汗多加大石膏用量可达60克。有心脏病、贫血、消瘦、高龄的患者慎用。

第三张,三汁润肺饮:生萝卜、生梨子、生荸荠各等量,榨汁,每次饮用毫升,一日3次。适用于感冒发热之后,咳嗽痰黄,大便干结者。

本文作者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经方论坛

您关心的即使朋友喜欢的,

随手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经方,发挥正能量。

更多精彩请继续







































临床遇急性肺水肿如何有的放矢
常见猪病诊断方法这里搜集的最全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yszl/1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