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常识 > ldquo冻rdquo手ldq
ldquo冻rdquo手ldq
恼人冻疮年年找!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这种情况在儿童或者是老年人以及在寒冷环境作业的青年人中最常见。
平时还好,特别是一到了温暖的地方,生冻疮的部位就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尤为恼人!
除了寒冷与潮湿的外界环境,自身血液循环不好也是导致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在相同的环境中这些人比较容易生冻疮!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也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盯”住不放。中医认为冻疮是素体阳气不足,受寒后血凝气滞,肌肤失养所致。近日,九芝堂伍家岭中医馆的蒋士生教授就接诊了一位受冻疮“折磨”的患者,一剂药后,症状就有了明显的减轻。蔡某,女,44岁。年12月6日初诊。患者既往冻疮病史已有三五载,每每入冬即发,至次年春日方消。近半月来,因天气转寒,患者双侧手足再次出现红肿瘙痒,疼痛难耐,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双侧手、足肿胀较甚,皮肤光亮紧绷,手指、足趾多处布有隆起性红斑,触之冷硬,按之可褪色,未见溃烂。患者自觉瘙痒、灼痛,偶伴有针刺样疼痛,素有畏冷,易脱发,纳可寐安,经水调,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患者以苦于冻疮为主,证属内有血虚久寒、复与外寒相感,致使寒凝经脉,治当以养血散寒、温通经脉为法,遂拟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党参、大枣、甘草、天麻、侧伯叶、制首乌、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山茱萸、桑葚、丹参。患者服第一剂药后即觉症状明显减轻,服完第二剂中药后肿胀明显减退,红斑减轻。患者甚感欣喜,叹中药功用之神奇,遂服完余药而冻疮尽消。以下是患者的反馈:伍家岭中医馆·专家介绍
蒋士生
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博士导师、特需知名专家研究员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聪甫教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擅长领域:
消化疾病(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肠炎、溃疡性肠炎、克罗恩病、乙肝、肝硬化、胆结石、胆囊炎);
恶性肿瘤(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淋巴癌、宫颈癌);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宫颈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冠心病、脑梗、咳嗽、哮喘等内科疑难病。
门诊时间:周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