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病因 > 又长见识了胆结石女患者比男患者多两倍
又长见识了胆结石女患者比男患者多两倍
现代生理生化和病理学知识已证明,肝的功能活动是维持胃肠正常消化吸收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首先,“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肝分泌胆汁直接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吸收活动。胆汁对胃肠活动的主要作用为:1)胆汁为碱性液汁,可中和由胃排出的酸性物质。一方面控制胃内容物的逐渐排空,另一方面使肠内保持碱性环境,有利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2)胆汁可使脂肪乳化,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D、E和K)吸收。3)胆汁可激活胰蛋白酶元,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吸收。4)胆汁可刺激肠壁蠕动,濡润肠壁,有利于食物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食物残渣的排泄。5)胆汁可抑制肠道内某些细菌的繁殖。很明显,当肝分泌和排泄胆汁发生障碍时,必然引起消化吸收过程的紊乱。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营养不良等。
一、胆囊内为什么会生石头?
胆石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人们研究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专家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因素:
1、胆汁中主要成分比例失调:胆汁中的成分上面已说过,除水以外,固体成分有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三种主要化学成分,混在一起呈粘稠状态。大家都知道,水与油是不相容的。胆固醇是脂类物质,它也就不溶于水。正常人的胆固醇之所以能够比较稳定地溶解在胆液中,主要因为胆汁中有足够的胆盐和卵磷脂形成了胶粒的缘故。如果胆液中胆固醇增多,或者胆盐和卵磷脂减少,它们之间的比例失调,胆固醇就过剩了,就形成了胆固醇结晶。另外如果饮食中热量(热卡)过高,糖的比例过高,也会抑制肝脏分泌胆盐,胆固醇就溶化不了。又如在饮食中胆固醇(肝、蛋、肉类等)含量多,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量就增高2~3倍,这样胆固醇在胆汁中呈“过饱和”状态。这种胆汁在医学上称为“致胆石性胆汁”。这种结石称胆固醇结石。
2、长期辟谷(一年超过50天以上)、静脉内营养,可导致胆囊内胆汁淤滞,结石形成。
3、女性激素:雌激素能直接影响肝脏的酶系统,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内含胆酸盐减少,胆固醇分泌量增加,还能干扰胆囊收缩功能,造成胆汁排放受阻,胆汁淤积,促使胆石的发生。
4、肥胖及体力活动过少: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转换率较正常人高,使胆汁内胆固醇排泄量增多容易析出,形成结石。不爱好运动、肥胖、腹壁松弛、瘦子的肝脏下垂、饮食中长期缺乏脂肪、胆囊肌张力减退者,都可使胆汁慢性淤积而形成结石。
5、精神状态:长期精神紧张、抑郁会使内脏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胆囊功能,造成胆汁淤积。
6、年龄大青少年患胆石的极少。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因此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患胆石症,年龄越大,患胆结石的人就越多。
7、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胆固醇结石,女性病人一般要比男性病人多2倍以上。多次妊娠的妇女更容易患胆结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或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妇女,患胆石症的也较多。
8、饮食经常进食较多,食物中含有多量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和糖,就容易产生胆固醇结石。西方式的饮食方式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在美国,每年至少有一百万人罹患胆结石。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胆囊应该有能力处理身体中的毒素,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尤其是那些长期摄取油腻食物、服用避孕药、采用荷尔蒙补充疗法、抽烟、大量饮酒、速成减肥、体重急速减轻、饮食中充满糖和淀粉却缺乏纤维的人。此外,怀孕、糖尿病、胰脏炎、肥胖和小麦麸质过敏症(celiacdisease),都会增加胆囊中毒的危险性。
二、胆道结石都发生在胆囊里吗?
不是,除胆囊里可发生胆结石外,凡是胆道系统胆汁流经的地方,都可发生结石,如胆道的肝外和肝内部分。肝内部分包括左、右肝管和密布于肝叶内的肝胆管分支;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颈管、胆总管、壶腹部。结石可以就地产生,也可以来自上面的胆道随胆汁流下来。
三、在古代有胆结石这种病吗?
胆道结石病可能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在埃及的木乃伊(公元前~前年)中,便发现有胆囊结石。不过,从其发生率来看并不是那样的常见。据说公元前4世纪之前,便已有关于胆石症的临床描述。我国的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女尸,经过尸体解剖,发现胆囊内含有胆固醇结石及胆色素结石。中国医学很早便有关于胆道疾病的临床描述。
四、胆囊炎的成因?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
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肝脏功能下降后,肝脏分泌的胆汁质量下降,问题胆汁进入胆囊后必然引发胆囊炎等各种疾病,另外由于胆囊管的皱襞使管腔较为狭小,胆汁进入胆囊内不易排出,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直接刺激胆囊黏膜,也容易引发胆囊炎等胆囊疾病。结石在胆囊管嵌顿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郁积,浓缩的胆盐损害胆囊粘膜引起炎症。 化学性因素胆汁滞留于胆囊,其中高浓度的胆盐,或胰液返流进入胆囊,具有活性的胰酶,均可刺激胆囊壁发生明显炎症变化。一些严重脱水者的胆汁中胆盐浓度升高也是引起胆囊炎的因。 其他因素如血管因素,由于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多发骨折、大手术等,血容量不足、血管痉挛,血流缓慢,使胆囊动脉血栓形成,致胆囊缺血坏死,甚至穿孔;同时食物过敏、糖尿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恶性贫血等,都是引起胆囊炎的原因。 随着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和高龄化,城市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升高,故急性胆囊炎以城市居民为多,成年人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更高,肥胖女性发病率高,据统计女:男为2:1。急性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胆囊炎。
五、造成胆结石“重女轻男”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喜静少动。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2.体质肥胖。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3.不吃早餐。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多次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滞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大大增加,多产妇女发病率更高。
5.餐后零食。现在我国很多家庭有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6.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六、胆囊切除的危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人体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肝细胞每天分泌约~ml胆汁,其中水分占97%。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进行存储和浓缩:因胆囊粘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功能,胆汁中90%的水分被胆囊吸收后,能使胆汁浓缩约30倍并储存于胆囊。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在迷走神经和胆囊收缩素的调节下,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进入十二指肠腔内参加消化,如果胆囊被切除,此时肝胆汁由肝内排出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好持续不断的排入肠道;当进食美味佳肴时,需大量胆汁帮助消化,但此时体内无“富余胆汁”相助,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造成身体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囊切除患者日后大多消瘦、面黄,就是这个原因。
2、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十二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十二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曾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进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胆囊切除后,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胆固醇的积累,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也就是胆总管结石,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难度远高于胆结石;
4、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5、造成肝损害和结肠损害;
6、导致胆管损伤;
7、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1)肺部感染(2)黄疸(3)胆瘘。
做过胆囊切除的病人,胆总管常常扩张,以部分地代替胆囊的功能。如果胆管代偿功能失调,则在进食脂肪饮食后,也可出现类似胆绞痛等症状,所以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也应该忌脂肪饮食,至少在手术后的1~2年内,应该忌脂肪饮食。
以上所述切除胆囊所造成的这些后果,医生事前不可能细讲,在手术同意书上也只是用“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来表示,在出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时,医生多是用病情复杂、不可抗拒来解释,很难评为医疗事故。
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临床表现不如急性胆囊炎那么典型,模糊不清,常似“胃病”,如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即肚子发胀),嗳气和厌油腻等消化不良表现,若触摸右上腹部(胆囊所在区域)常有触痛感。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胆囊炎。
如何把这篇好文章分享给我们的朋友?①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如何能分享更多精彩内容?①点击右上角→点击“查看官方账号”→点击“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