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危害 > 烧心反酸1例
烧心反酸1例
病例亮点
本例为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明确。曾用PPI治疗有效。但再次服用埃索美拉唑40mg/qd、12d后出现明显肝损害,用药2周内出现黄疸;病毒性肝炎均阴性;此间未用过其他药物。文献曾有报道服用埃索美拉唑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PPI制剂应为首选,故再次给予兰索拉唑口服,治疗后疗效显著,证实长期服用安全可靠。本药为崩解片、口感佳,更适合老年患者及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病患者。
病史简介
患者因烧心、反酸3年,恶心、食欲减退、尿色加深2周收治住院。患者3年前出现反酸烧心,当时胃镜示食管炎、慢性胃炎。间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及黏膜保护剂(雷贝拉唑、达克普隆,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等),症状控制满意。入院前天2周因少量饮酒后烧心加重,伴上腹胀痛打嗝,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qd,铝碳酸镁2片tid,治疗后症状好转。但用药后12d出现恶心腹胀,食欲减退、尿色加深,无发热、咳嗽、排便正常。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无烟酒嗜好,嗜饮咖啡40年。
诊治过程
诊断
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巩膜轻黄染,腹平软剑下轻压痛,肝脾未及。肝功能检查:ASTU/L,ALTU/L,ALP94.8U/L,γ-GTU/L,TBil55.7μmol/L,DBil34.7μmol/L。ANA、AMA、SMA正常。病毒性肝炎标志均阴性。B超:轻度脂肪肝。胃镜提示:食管炎B级、慢性胃炎(图1);HP(-)。24h食管pH监测:显示平卧位时酸反流明显增加。反流总时间百分比为42%。提示食管存在过度酸反流。入院诊断:①反流性食管炎,②考虑药物性肝损害
图1
治疗
治疗方案:停用埃索美拉唑,给予泰胃美、复方甘草甜素、思美泰等治疗。3周后患者黄染逐渐消退,肝功恢复正常出院。但患者烧心反酸依然存在。试用兰索拉唑口崩片30mg/d,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肝功正常。持续用药(后隔日1次给药)至今8个月,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术者体会及启示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反流机制为主要食管损伤、食管括约肌松弛、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及胃排空延迟致食管黏膜损伤及出现相关症状。胃酸和异常酸暴露是引起烧心症状及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食管下括约肌(lowesophagealsphincter,LES)功能障碍是引起胃酸反流的根本原因。GERD也属于酸相关性疾病,控制胃酸,减少酸反流是治疗的根本。可根据反流物的类型区分为酸反流或碱反流。前者是胃酸反流所致。治疗上抑酸效果较好,后者主要为十二指肠胆汁液反流,抑酸治疗疗效不佳。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可有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涉及不同部位和不同系统。但早期食管癌,心肌梗死等患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正确认识本病的发病也很重要,以免增加心理负担和追求不适当的治疗措施。若患者对抑酸剂常规治疗无效,应分析诊断是否正确,患者是否存在践行反流或有狭窄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影响药物的因素,如果患者是不是按医嘱服药或复诊选择其他药。大部分患者4~8周的初期治疗很好,症状缓解,但有很多人在半年内复发,疾病复发率57.0%~90.0%,因此,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尤为重要。维持方案有持续治疗和非连续治疗2种,前者是在反流症状控制后使用常规剂量的抑酸剂每日一片口服连续服用半年以上。非连续治疗可以是间歇给药或者按需给药。间歇给药是指间隔一定的时间短期给药,一般是1~2周。按需治疗是由患者决定用药,没有固定的疗程,出现症状时用药,症状控制后停药。非连续治疗可节省治疗费用,仍可获得较好疗效。兰索拉唑口崩片首剂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于雷贝拉唑。研究显示,酸度系数,又名酸离解常数(pKa)值越高,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在分泌小管内的活化成分(离子型药物)浓度越高,抑酸起效越快、疗效越强。本例为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明确。曾用PPI治疗有效。但再次服用埃索美拉唑40mg/qd、12d后出现明显肝损害,用药2周内出现黄疸;病毒性肝炎均阴性;此间未用过其他药物。文献曾有报道服用埃索美拉唑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PPI制剂应为首选,故再次给予兰索拉唑口服,治疗后疗效显著,证实长期服用安全可靠。本药为崩解片、口感佳,更适合老年患者及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病患者。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