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危害 > 慢性胃炎分三类七分养三分治

慢性胃炎分三类七分养三分治



来源:辽沈晚报

  慢性胃炎听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病,但由于其存在于各类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加上发病时的痛苦经常迁延很久,所以很多人都深受其扰。如果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饮食、情志等方面的调养,慢性胃炎是可以预防,并进行家庭治疗的。   专家支持:郑洪新教授,医学博士,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中医学专业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副组长、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中医中药学科组评审专家。先后获得年“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年“国务院特殊津贴”;年“沈阳市优秀专家”;年“辽宁省优秀专家”;年“辽宁省名老中医郑洪新教授传承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临床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产后风湿、颈肩腰慢性疼痛等。   老年人养胃 小知识   老年人遇到胃病困扰的人比较多,“七分在养,三分在治”,平素养胃很重要。   第一,食疗。针对一些平时消化不好的老年人,煮饭的时候可以在米饭里面加入一些莲子、薏米和大枣等,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消化较差、胃酸减少的老年人,建议可用焦山楂、陈皮代茶饮,既可助消化又可降血脂、软化血管,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   此外,有胃寒的人喝红茶暖胃,不宜喝绿茶。平时睡眠不好的老年人可以吃一些龙眼肉(俗称桂圆肉)或者百合,在做饭时加入这两种食材,既营养美味又健脾宁神。   第二,温阳。如果有虚寒症状,如一吃生冷食物就拉肚子,或者喜欢经常把手放在胃部,得热则舒的患者,可晚上用热水泡脚,或者加一些艾叶、红花煮水泡脚,中医认为这样可以温里散寒、活血通脉。或者用灸法,灸足三里、中脘(脐上四寸)、关元(脐下三寸)等穴位则更好。   第三,按穴位。按压“足三里”穴位,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膝盖下面三指、腓骨的外侧),是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如果每天在工作之余,揉按足三里穴一百次,达到酸胀或酸痛感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A三大 分类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B发病 人群   存在于各类人群中,发病率很高,老人、中年、青壮年和孩子可能都有过胃痛症状。   C主要 症状   主要症状就是胃脘部疼痛,包括胀痛、隐痛、灼痛等,一些患者大便异常,严重者会有“黑便”。   胀痛:   疼痛伴有胃脘胀满隐痛:   隐隐作痛灼痛:   疼痛伴有灼热感,胃部   有烧灼感,伴不同程度   的反酸。   D五大 病因   饮食失宜:   包括饮食无节制、不规   律、饮食过少、饮食不洁   或嗜辛辣油炸食物等。   情志因素:   情志失调可导致气机紊   乱,生气憋在心里或思   虑过度也伤脾胃。   幽门螺杆菌:这是导致慢性胃炎和胃病的罪魁祸首。   用药不当:长期服用止痛药、阿司匹林等西药。   生活起居:   生活作息不规律,   如熬夜; 生活习惯   不好,如大量吸烟。   E如何 预防   饮食适量有节制; 忌烟限酒;保持乐观心态;生活起居有规律。   慢性胃炎分三类 主要症状是疼痛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学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则将慢性胃炎称为“胃脘痛”或“痞满”。慢性胃炎存在于各类人群中,发病率很高,无论是老人、中年人、青壮年还是孩子,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胃痛的症状,或诊断为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就是胃脘部疼痛,胃部又称“脘”,包括胀痛、隐痛、灼痛等。胀痛表现为疼痛伴有胃脘胀满;隐痛表现为隐隐作痛;灼痛表现为疼痛伴有灼热感,就是胃部有烧灼的感觉,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反酸。也有人胃痛不明显,只是食后胃胀,常伴有嗳气;也有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一些慢性胃炎患者大便异常,或为大便不成形,或者便秘,病情严重的出现“黑便”,可能为上消化道出血。   首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及嗜辛辣油腻等   导致慢性胃炎的首要原因是饮食因素。饮食失宜分为:第一,饮食不节,也就是饮食无节制。如饮食时间上不规律,比如说很多学生、年轻人早上不吃饭,中午或者晚上大吃一顿,无法保证一日三餐;或饮食过少,主要是女性,为了保持身材,吃饭少导致过饥,使自己的胃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或过饱,暴饮暴食,中医学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第二,饮食不洁,俗话说“病从口入”。一方面是食物没有洗干净,像吃蔬菜、水果等未能充分清洗;另一方面是食物污染,如食物的农药残留等。当然,就饮食不洁来讲,严重的话也可能导致急性胃炎,甚至食物中毒。   第三,饮食偏嗜。如有人喜欢偏食辛辣的食物,还有人喜欢偏食生冷的食物,也有人过食肥甘厚味,日久会导致胃部疾病。   爱生气、思虑过度易致脾胃消化不良   导致慢性胃炎的第二个是情志因素,中医学讲的“情志”主要是情绪或者情感。情志失调可导致气机紊乱,比如“怒则气上”,很多人爱生气;还有一种叫做郁怒,表现为生气了憋在心里。以上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肝气犯脾、犯胃,导致胃脘痛。还有一个情志因素,叫做思虑过度,容易出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导致慢性胃炎的第三个是生活起居因素。现代人生活作息无规律,有很多人喜欢熬夜,生活规律紊乱,同样可以诱发胃部疾病发生。当然,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大量吸烟,同样也可以导致胃部问题。   第四个因素,是西医常说的幽门螺杆菌,这个是导致慢性胃炎和胃病的罪魁祸首,与中医学讲的饮食不洁有一定关系。   还有就是用药不当。长期服用某些西药,如止痛药、阿司匹林等,都可能导致慢性胃炎。   规律饮食保持乐观心态可预防胃炎   针对慢性胃炎的防治,主要是从发病原因说起,中医学讲“不治已病治未病”,首先主要从饮食方面入手,饮食适量、要有节制,保证饮食质量,合理膳食,注意不要过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限酒。情志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多做一些运动,缓解压力。还有,生活起居方面,一定要有规律,保持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有问必答慢性胃炎的家庭治疗   记者:针对慢性胃炎治疗中医有好的方法吗?   郑教授:中医学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因此,治疗慢性胃炎要注意六个字:虚实、寒热、气血。   记者:这六个字怎么解读?   郑教授:脾胃阳虚证,也叫虚寒,患者的典型特征是,除胃脘痛外,胃寒,“喜热喜按”,喜欢胃部温暖,平时都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护一下胃部,喜欢喝热水。针对这样的患者,非处方药推荐温胃舒颗粒,重者可用附子理中丸等。脾胃阴虚证,也就是虚热,患者的典型特征是看舌苔,舌红无苔,并有胃脘隐痛,时有灼热感、口干舌燥等症状。这样的患者适合用养胃舒颗粒等非处方药进行调理。   胃实寒证,又称胃寒,如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或者是吹空调,寒饮食或寒气直接进入胃脘,损伤脾胃阳气。多伴有胃部冷痛、疼痛较为严重,或呕吐、腹泻,可以吃附子理中丸,或藿香正气丸等进行调理。   脾胃气滞的患者,主要特征就是胀痛,或者是只胀不痛,胀的程度比较重,嗳气则舒,常伴有反酸,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由生气或工作压力大所导致,中医学称为“肝气横逆脾胃”。首先,要缓解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用药可以选择气滞胃痛颗粒,或胃苏颗粒等。   气滞血瘀的患者,多为久病,主要表现为胃部刺痛,似饥而不欲食,吞酸嘈杂,或见吐血、黑便,消瘦乏力,大便干结,可以选择胃康胶囊等药物。   记者:除此之外,治疗慢性胃炎还要注意什么?   郑教授:必须提醒慢性胃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以防他变。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董锋磊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jbwh/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