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危害 > 常用的黄连方

常用的黄连方



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常用的黄连方。首先说说黄连汤。这临床上不常用,张仲景是这样用的:黄连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毫升),煮取六升(毫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一般调和作用的经方常用七味药,张仲景经典的方证是我们研究的本源。虽然张仲景的条文是非常真实但又不是很全的,我们看条文要善于用古学家的研究,就是看到骨干需要复元它的全身,如通过恐龙的牙齿可以复元整体、生活习性。因为张仲景的条文就只是方证的一个角,或者是方人的头、其身段、四肢隐藏着。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诠释、发挥而不拘泥于仲景方。伤寒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胸中有热,并不是说胸中的发热,不仅仅是胸中有热,而是说患者伴有一些精神症状,如胸闷、心悸、心不安等,所以应包括我们大脑的症状。胃中有邪气,并不是说我们胃部的胀气,而是含有动的意思,如桂枝汤的气上冲胸的气,是动的意思、咚咚地跳动,这里所说邪气是不正常的反射,如胃内撩扰不适,或呕吐,或胃中撑胀攻冲,或肠鸣如水声,而胡希恕先生所说的胃中有水气,只是一部分。腹中痛,是指心下往下,脐周的疼痛,甚至到脐下,或如窒如胀,或如坠如结,或冷痛,或冲逆而痛;江阴名老中医凡是遇到脐中疼痛的患者,用肉桂,这种痛是板状痛、冷痛、僵硬痛、冲逆痛。这是我们使用黄连汤的主要依据。这是我的经验用量:黄连10g、桂枝10g或肉桂10g、党参10g、半夏15g、甘草10g、干姜10g、大枣20g。黄连汤的体质:1、消瘦,肤色暗;2、唇舌多暗紫而淡,舌苔多白(此时,我们要注意方证与药证的区别);3、腹部多扁平,腹肌菲薄而缺乏弹性;4、脉多弱;5、或心下痞,或腹中痛,或欲呕吐,或下利,或心中烦,或不得卧。这里提示桂枝体质的患有黄连病的适用黄连汤。黄连汤的适用病症:1、糖尿病胃轻瘫,目前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有统计显示与GDP水平同步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胃轻瘫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驰缓与胃潴留等。症状主要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震水音。X线检查显示胃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胃镜检查可见胃体或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电图检查有胃蠕动功能减弱。对于胃轻瘫,一般用黄连。有一病人,不断地呕吐,人又瘦,起初我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来考虑到血糖的症状,我用黄连汤,后来效果不错,应用于其他病人也适用,故我推荐黄连汤。现代研究黄连、肉桂也有降糖尿病的作用。2、伤食:曾有报告,有人将此方煎煮后作为春节期间治疗胃肠炎的“西药”,效果非凡。主要由于春节期间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儿童多食过食糖果以及肥甘厚腻之品,导致胃的受纳障碍,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所谓急性胃肠炎的病变。这种情况与黄连汤证相似。经过很多实践,我发现原方的妙用;学生时代我以为辩证论治要灵活用方,故常用组合方,后来认识沿用经方,但没有完全跳出局限,还是经方加减,最后我发现疗效最好的是经方,我坚定不能随便加减,要加减也是按照仲景规律。最近用黄连汤治疗一个胃病,效果非常好,他已经是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腹泻、人消瘦,用了后效果非常好,他说这个方神了,这么长时间的胃胀胃痛解决了,后来他来复诊我出国了,旁边的一个医生以黄连汤为主方,而且加入蒲公英、神曲等数味药,后来病人胃痛反复,而且汤药味道很难闻;我告诉大学经方原方使用不仅有效,而且汤液可口;我大学里面有一群学生,组建了一个模拟经方实验室,大学生生病后自己开方、煎药,也给别人煎,他们发现经方原方,煎出来的汤药闻起来很香,如果煎杂方,味道确实很难闻,事实确实是这样的,黄连汤加入大枣、生姜、肉桂后药味就香起来了,苦味可以接受。为什么?经方的原始服用者是奴隶,医生是奴隶,服务对象是奴隶主,要既治病,又可口,那个时候的大夫就研究调味。3、醉酒:醉酒后大多呕吐、腹泻、头昏,此方可以解酒。胸中有邪热、邪气,黄连汤就适用了。它能迅速地解决醉酒后的心慌心悸、恶心呕吐、腹泻、脸红等等。春节期间大家对这个方的反应很好。4、慢性胃炎、胃溃疡:消瘦、面色暗、有腹泻倾向的患者出现胃炎、胃胀,此类患者大都存在寒热互结之象,可用黄连汤;而黄芪建中汤适用于能食、没有腹胀的病人,黄芪多吃会腹胀,这是虚中杂实,单用人参、大枣效果不明显。很多慢性胃炎的老男人,我常用黄连汤;而壮实的人出现胃痛,我根据扶阳理论,常用附子干姜甘草之四逆汤,但是要加肉桂、黄连、黄芩、大黄,其中三黄的量要小。5、心肌炎、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于消瘦、心中烦等。肉桂可治悸、黄连也治悸、除烦悸,故可用黄连汤。现代很多人一看到心悸,就想到炙甘草汤,这是错误的,不是所有心律失常都适用,炙甘草要用于消瘦而心悸的病人。6、胃肠型感冒发热:夏奕钧先生曾经治疗一例反复发热不退的男子,原因不明,发热后出汗,汗出身冷,大便不成形,舌头根部厚白,用此方愈。根据江苏省名中医夏奕钧先生经验,使用本方时,患者可见舌苔白厚,尤其是舌体的后半部,用温法。7、失眠、神经症:很多失眠、神经症或伴有糖尿病、或有胃痛胃胀等。可以用原方,也可以用交泰丸,我发现也可以用黄连、肉桂等量,睡前用沸水泡服,喝2-3口,能帮助睡眠,而且那个香味也可能有催眠作用。再说几点供大家参考:本方采用昼三夜二的服法,可能考虑到患者恶心呕吐,无法大量服用,也考虑到汤液的浓缩,而采取少量频服的方法;说说半夏厚朴汤,是昼三夜一的用法,早中晚和临睡。另外,黄连汤的桂原文为桂枝,我临床用肉桂效果好,肉桂治腹中冷痛,胃中有邪气,心悸不寐,正是黄连汤的主治,肉桂的止痛、温胃、定悸作用比桂枝为好。但是大剂量使用肉桂,药房有所限制,故我用大剂量肉桂时尝配用桂枝,这里的参用党参即可,不需要用高级人参,如果人非常瘦弱、不能吃东西,党参力量就薄了。黄连汤的方根是黄连、肉桂,经方里面的剂量是一比一,但是如果这个人舌头淡红、纳呆,这时候要用肉桂的量大于黄连,黄连有抑制食欲的功效;如果心烦、脉不滑,黄连可大于肉桂,这是可调的。再说说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黄连汤有肉桂无黄芩、半夏泻心汤有黄芩无肉桂,两方都能治疗消化道疾病,区别在于用黄芩的嘴唇、舌头要红、即粘膜充血;而半夏泻心汤治疗经常喝酒的青年人,少睡、唇红、口腔溃疡;但如果是老年人脸色淡暗、唇淡的,用黄连汤;但黄连汤证以腹痛为特征,并有肠鸣腹泻等,而半夏泻心汤以心下痞为主,两者有胃肠上下之别。此外,本方与小柴胡汤的区别,两方均能治疗呕吐,但小柴胡汤多伴有发热、胸胁苦满;而本方证多伴有腹痛、腹泻、烦悸,特别是下腹痛。黄连类方里面有小陷胸汤,用药是黄连、瓜蒌、半夏。我们江阴的瓜蒌籽当一般瓜籽吃。《伤寒论》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此时的痛是按之痛。那么结胸病,是古病名,是指邪气结于胸中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胸痛,局部按压硬满;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有大结胸病与小结胸病之分。小结胸病为水与热结所致,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大陷胸病为实热在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不可近。两者在脉象上也有区别,大结胸证脉沉,小结胸证脉浮滑。这种结胸病,大多与胸腔腹腔的疾病有关。我的用量:黄连5g、半夏15g、栝蒌实30g。我记得郝万山老师讲过一个医案,有一个工厂泄露某种气体,工人们肺部灼伤而胸闷不适、咳嗽,最后予以小陷胸汤。小陷胸汤的体质:面红有油光,是因为痰热互结、表现在脸上即是泛油光,前面讲过黄连控油的效果好;再有,按压两胁下及上腹部有抵抗感或疼痛,目前中医重视把脉,但把脉难以教授,但我作为老师要考核学生、教授学生,腹诊比较容易;正如,80年代曾有会议讨论了“气功能不能进高校”,考核就出现困难了;所以我更喜难教授直观的东西,故腹诊、脉诊是值得推广的;所以小陷胸汤治疗胁下疼痛、按压有抵抗感;再有咳嗽,痰黄粘腻;便秘、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或洪。小陷胸汤的临床使用:1、胸闷咳喘类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自发性气胸等,见胸闷而痰黄粘稠者。一般我治疗此类疾病,喜欢合用柴胡汤,又称“柴陷汤”;也有大柴胡汤合用,胡老喜欢大柴胡汤,此种情况亦适用,心下按痛是大柴胡汤指征,不要以为其只用于胆囊炎的消化道疾病;如果按之心下满痛,我推荐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即是大柴胡汤加上黄连、瓜蒌,用此方后很多人会腹泻,泻出粘液后症状可缓解,这情况见于古书里面,正如肺与大肠相表里,泻痰。2、胸痛类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见面红油亮,胸闷便秘、咳嗽多痰者。70年代,冠心病出现活血化瘀药兴盛;但是有一个老中医引起我的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jbwh/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