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常识 > 胆汁反流与胃肠动力问题

胆汁反流与胃肠动力问题



胆汁反流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十二指肠反流液)反流到胃内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又称碱性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或非酸反流。但目前针对胆汁反流尚无有效的诊断和监测方法,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胃肠动力和脑肠轴学术研讨会上,医院王邦茂教授从胆汁反流的胃肠动力机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诊断和监测、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胆汁反流发生率高

  王教授指出,虽然目前国内无胆汁反流发生率的最新数据,医院许国铭教授过去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达72.7%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存在胆汁反流。此外,国外研究结果显示,胆汁反流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0%、在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中达79%、在EE不合并巴雷特(Barrett)食管(BE)者中为89%、在EE合并BE者中高达%。

  胃肠动力失调导致胆汁反流

  王教授谈道,胆汁反流主要由胃肠运动功能失调引起。胃肠动力失调可导致胃排空延迟、胃电收缩节律紊乱、幽门开放、十二指肠收缩频率和(或)幅度降低、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及推进性压力减少、逆蠕动增多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继而引发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与FD症状相互影响

  研究显示,FD患者胆汁反流情况较正常人严重,胆汁反流在FD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并可影响FD症状,其可能机制为反流胆汁破坏胃黏膜而引起胃黏膜损伤相关症状。胆汁的主要成分包括胆盐(胆酸盐、鹅脱氧胆酸盐、脱氧胆酸盐、熊脱氧胆酸盐和石胆酸盐,占67%)、磷脂酰胆碱(22%)和其他(胆固醇、胆红素、蛋白)。其中胆盐可通过增加黏膜通透性、直接进入细胞、损伤细胞膜等方式损害黏膜,在酸环境(pH:2~5)下胆汁酸进入胃黏膜的危害比单独酸反流更甚。王教授强调,脱氧胆酸是主要帮凶,它可引起肠化甚至诱发癌变。

  此外,FD的分型也会影响胆汁反流程度。研究显示,动力障碍型FD胆汁反流最重,其次为特发型FD,而溃疡型FD最轻。

  尚无有效诊断和监测胆汁反流的方法

  王教授指出,90%的胃镜下胆汁反流表现(胃黏液湖或胃黏膜有黄色或绿色胆汁染色)是人工刺激所致的“假性反流”。上世纪80~90年代亦无好的诊断方法,主要依据Dixon病理积分标准,以胃小凹增生、固有膜充血、间质水肿、黏膜层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等分项积分,当积分>10分时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此外,目前尚无有效监测胆汁反流的方法。24小时pH动态监测仪只能反映酸变化,王教授强调,监测到的长程碱性反流增多并不一定为真正碱反流,其可能由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Bilitec胆汁监测仪对胆汁反流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因其受饮食等多因素影响目前应用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虽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MⅡ-pH)可同时监测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但因其只能应用于食管和胃,导致其在监测胆汁反流上应用较少。

  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治疗胆汁反流

  胃肠动力药为治疗胆汁反流的常用药,它可通过调节胃十二指肠动力改善反流症状且疗效确切。王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常用胃肠动力药与胆盐结核药、抑酸药等联合治疗,但各胃肠动力药的疗效比较仍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益生菌因其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有益于维持宿主肠道功能而可作为治疗胆汁反流的辅助手段。但王教授强调,益生菌作为主要药物加以推荐还需更充实的临床依据。同时,关于目前多篇针对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有效的试验报道,王教授指出,因在治疗价值的评价上缺乏统一有效标准,这些研究的参考价值不大。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根据王邦茂教授在第二届胃肠动力和脑肠轴学术研讨会的报告整理)

想每天都收到这么精彩的文章?可猛击顶部的‘岭南胰腺外科中心’小字,加入收藏!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jbcs/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