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常识 > 鹿苑健康常见病用药指南9胃炎
鹿苑健康常见病用药指南9胃炎
鹿苑健康--分享健康,服务他人; 1、上腹痛
大多数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多数为无规律,与饮食无关。
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腹胀
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
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
出血是一种急性胃黏膜炎症,是一种复杂的胃炎病症。
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通常治疗方法
常识判断:无规律的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
(1﹚浅表性胃炎
用药原则: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抗生素+抗厌氧菌感染+促胃肠动力药+抑酸剂
一般用药:西米替丁,胃痛宁,双姜胃痛丸,胃康灵,多潘立酮片,胃舒平,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三九胃泰,雷尼替丁
联合用药:
①胶体果胶铋+抗HP(阿莫西林+甲硝唑)
②胃康灵或双姜胃痛丸+西米替丁(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对症使用抗生素)。
建议顾客:饮食应节制,定时定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2﹚萎缩性胃炎
常识判断:以胃脘部胀满疼痛多见,或痞满而无疼痛。必须先分清证型:
1虚寒型:
以胀满不适,食少纳呆,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舌质淡白,胖大有齿痕,舌裂等症状为主。
2胃阴亏虚型:以胃脘灼热胀痛,口干口苦,纳差,消瘦,舌红少津,舌体小,舌裂等症状为主。
用药原则:
1虚寒型:益气健脾,温胃驱寒(参芪健胃颗粒,丹佛胃尔康)。
2胃阴亏虚型:养阴和胃(养胃舒颗粒或者软胶囊)。
联合用药:
⑴虚寒型:参芪健胃颗粒或者丹佛胃尔康+胃优乐(维酶素)+复合维生素B
⑵胃阴亏虚型:养胃舒颗粒或者软胶囊+胃优乐(维酶素)+复合维生素B片
建议顾客:戒烟戒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红霉素等。
饮食易规律,平时注意体育运动。严重者进行手术治疗。
(3﹚糜烂性胃炎
常识判断:由外源性原因引起的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等;由内源性原因引起的有:手术、大面积创伤、休克、酗酒、HP感染等。
用药原则:同消化性溃疡治疗用药相同
建议顾客:禁饮浓茶,咖啡,少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
(4﹚急性胃肠炎
常识判断:多由于细菌或病毒引起,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样便,偶有发热。
用药原则:止泻药+改善胃肠功能药+抗炎药
一般用药:诺氟沙星、思密达,速效止泻胶囊,庆大霉素,复方黄连素片,肠胃康,肠炎宁
联合用药:
⑴肠道邦克+诺氟沙星(两药须间隔两小时服用)
⑵消炎止痢灵+诺氟沙星
建议顾客:多饮些糖盐水,防止脱水。进餐前不要大量喝水、喝饮料。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禁食生冷、辛辣、粗糙的饮食,如咖啡、芥末、葱、姜、蒜。
西医认为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从急性胃炎演变而来。 2.鼻、口、咽喉部局部病灶的细菌及其毒素吞入胃内,长期对胃的刺激。 3.经常习惯地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烈酒,浓茶,咖啡,过烫(冷)等饮食。 4.过度吸烟。 5.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6.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 7.胃酸缺乏,使细菌易于在胃内繁殖。 8.营养不良,如长期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 9.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状态; 10.免疫因素,在某些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PCA)和(或)内因子抗体(IFA)。 11.幽门螺旋菌( 胃肠湿热型 症见起病急骤,呕吐吞酸,恶心频繁,腹痛阵作。泻下急迫(里急后重),便行不爽,便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主。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生甘草10克,金银花12克,茯苓10克,车前子12克(包煎),白扁豆9克,荷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气缓中;呕吐甚者,先吞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等消滞品。 寒湿阻滞型 症见患者呕吐清水,恶心频繁,腹泻水样便,腹痛肠鸣并伴有胃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治疗:以疏邪化浊,散寒除湿为主。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大腹皮9克,白芷9克,紫苏9克,半夏曲9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藿香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恶寒发热者可加荆芥、防风;头身疼痛者加羌活、独活;如有宿滞伴胸闷腹胀者,去白术,加神曲、鸡内金消食导滞。 食滞胃肠型 症见患者恶心厌食,得食欲甚,吐后发快,腹痛,泻下秽臭,急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疗:以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为主。药用保和丸加减:焦山楂15克,神曲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连翘6克,炒莱菔子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食滞甚而化热,大便泻而不爽者,可因势利导,用枳实导滞丸之类;若胃中积热呕吐者,可加竹茹、代赭石之类。 综上所述,是中医辩证治疗三种类型急性胃肠炎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其病位皆在于胃脘以下,始则与脾胃有关,继而损及肝、肾。其病机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各种致病因素往往互相关系,病机有虚实之分,始之初起以实邪为主,外感六淫,情志郁结,或因食、气、痰、湿、热所致;久病则以虚为主,或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1.饮食所伤,由于过饮过饱,恣食生冷,酒食不节,损伤胃阳,影响脾胃的受纳升降,遂致气机紊乱,脾胃不和。 2.情志失和,如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气机逆乱,升降不利则见胃脘痞满不舒。 3.痰湿中阻,多因脾胃失健,不能运化水湿,酿生痰浊,壅塞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为腹痛。 4.脾胃虚弱,平素脾胃不健,或年老体弱、中气久虚,或病中过用寒凉克伐之剂,重耗脾胃之气,或病后胃气未复,皆能导致胃纳呆纯,脾胃失健,胃脘痞满。 5.误治失治,伤寒表邪,误治失治,由表及里,影响脾胃;或五脏疾病,失于调治;或滥服药物,以致脾胃乃伤,升降失司。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或痛串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胆汁返流。舌象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 〔治则〕舒肝理气 和胃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积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后方中沉香、香附降气,砂仁、甘草和胃,川楝子,玄胡索疏肝止痛。 〔脾胃虚弱〕(包括虚寒)胃脘隐痛,胃痛喜按喜暖,食后胀闷痞满,纳呆少食,便溏腹泻,乏力四肢酸软。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液稀薄而多,胃酸偏低。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脉沉细。 〔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前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健脾;陈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后方中黄芪益气补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为小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而兼有中焦生寒、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喜温喜按,进食可缓者。 〔肝郁胃热〕嘈杂、泛酸,胃脘灼痛,恶心泛呕,口臭口渴,口苦心烦,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尿黄,脘腹痞闷,渴不欲饮。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清泄郁热、和胃抑酸止痛 〔方药〕方选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味。前方中竹茹、枳实清热化痰;其中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生甘草)和胃化痰。左金丸中黄连、吴萸泄肝热。可加白螺丝壳、煅瓦楞等以抑酸止痛。 〔胃阴不足〕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胃粘膜片状红白相间,粘膜变薄。胃粘膜干燥,粘液少。胃酸偏低。舌象脉象: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弦细。 〔治则〕养阴益胃 〔方药〕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前方中北沙参、麦冬合养胃阴;生地、枸杞子滋肝养胃;当归养肝活血且有流通之性;川楝子疏肝理气,合当归则润养肠道,有疏通大便之功,后方内白芍、生甘草甘酸化阴、濡养胃液、缓急和营,有止痉的作用。 〔胃络瘀血〕胃脘痛有定处,不喜按。胃疼日久不愈,大便潜血阳性或黑血便。次要症候:胃粘膜充血肿胀,伴瘀斑或出血点。舌象脉象: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则〕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方可选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生甘草。如偏血虚之瘀血,则方选调营敛肝饮加白芨、三七。如中虚偏寒,脾不统血,可选黄土汤加减。失笑散内五灵脂,生蒲黄行血散瘀止痛。丹参饮内含丹参、檀香、砂仁理气血和胃止痛。加大黄、生甘草可泻热止血。调营敛肝饮中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止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茯神柔肝敛肝;陈皮、木香、生姜和胃理气散瘀,煅海蛤壳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加三七、白芨化瘀止血护膜。黄土汤内含灶心黄土、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温阳健脾;阿胶、干地黄养阴滋阴;黄芩苦寒反佐。可加三七、花蕊石、白芨粉以化瘀收敛止血。 (1)按辨证经常使用的中成药:肝胃不和证可选用加味逍遥丸、舒肝和胃丸、平肝和胃丸、左金丸、气滞胃痛冲剂等。脾胃虚弱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等。中焦虚寒证可选用黄芪建中丸、胃疡灵冲剂、附子理中丸等。胃阴不足证可选用养胃膏、益胃膏等。其他如伴有食滞者可选用保和丸、大山揸丸;伴有心气虚者可选用生脉口服液;伴有便秘者可选用五仁丸等。 (2)市售成药 ①猴菇菌片(猴头菌片):3片,3次/日。胃乐宁(本品口服液)1支2~3次/日。 ②胃益冲剂:1包,2次/日,对肝郁胃疼之萎缩性胃炎,低酸者适用。 ③胃安冲剂:1包,2次/日。对胃阴不足,低酸之萎缩性胃炎适用。 ④胃得安片:能健脾消积、活血消炎、和胃止痛。用于一般慢性胃炎,每次4~5片,3次/日。 ⑤维酶素:多用于萎缩胃炎,改善细胞代谢,防止不典型上皮增生,每次3片,3次/日。 ⑥甘链片(每片含甘草次酸25mg、双氢链霉素50mg、硫酸钙90mg、磷酸氢钙35mg、淀粉适量):每次4片,3次/日。主要用于胃窦炎患者;但有甘草次酸副作用。 ⑦复方甘铋镁(甘草流浸膏、三硅酸镁、次碳酸铋、石菖蒲、大黄,硫酸镁、碳酸钙):每次3片,3次/日。有中和胃酸、生肌消炎及松弛幽门括约肌的作用。适用于有便秘及胃肠道郁积之慢性高酸性胃炎。 ⑧三九胃泰(内含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据称本品有保护胃粘膜、抑菌消炎、止血镇痛及改善微循环作用,适用于各型胃炎,每次1包,2次/日,15天1疗程。 针灸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慢性胃炎起到良好作用,一是能调整胃肠运动,针刺中脘可调小肠和大肠的蠕动;针刺足三里可解除幽门痉挛,加强胃收缩,促进胃排空,对脾胃虚证(包括虚寒证)胃肠功能低下者有一定帮助。其二是调整胃酸之分泌。实验证实,针刺足三里、中脘可使胃酸增加,对缺乏胃酸之治疗有帮助;针刺公孙、内关、梁丘则能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酸增高之患者可选用。 用于按摩脘腹部中皖穴,作环形按摩,节律平等,轻重适度,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增强胃肠分泌功能,减轻胃肠淤血,改善血循环,有助于脾胃运化、解痉止痛。 (1)在防护上要注意饮食的调摄,饮食要因病、因人、因地、因时的调整,要注意酸、辣、辛燥、烟、酒等饮食之偏嗜。中医所讲的保健养生对慢性病的防治有所帮助,除了保持心情愉快外,气功是防治胃病的一种好方法。慢性胃炎患者练内养功或放松功,当放松和入静时,能抑制大脑皮质病理兴奋灶,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此外,健身操、瑜伽、太极拳和适当的户外运动,都对调整胃肠功能有所帮助,宜坚持锻炼。
(2)慢性胃炎应及时坚持治疗,并应注意口鼻腔及咽部慢性炎症的治疗及全身疾病的防治,注意使用药物的副作用以减轻胃粘膜的损伤;同时对重症患者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以防恶变。
更多健康和医学文章,请访问原文
上海宸煌医疗是全国三级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技术团队,涵盖手外科、创伤外科、脊柱外科、足踝外科等专业医疗服务平台,实现三甲医疗技术医院,医院合作门诊及手术,欢迎咨询详情。
鹿苑健康普拉提-普拉提瑜伽健身,养生,对颈椎炎,肩周炎,腰背疼痛,腰椎盘突出等各类骨科疾病有良好理疗康复效果。普拉提常用于健身,和非手术的疾病理疗,以及手术后或损伤的运动康复。点击[鹿苑健康]普拉提运动以及与瑜伽的区别
联系人:程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