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常识 > 淤滞综合征研究现状
淤滞综合征研究现状
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年第7期
1Roux-en-Y手术方式的历史目前,Roux-en-Y手术方式是远端胃切除术后及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方式,已有约130年的历史[1]。1881年,德国Wolfler第1次对实验用狗施行了Roux-en-Y手术方式的消化道重建手术;1892年,瑞士CesarRoux将该技术改进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胃窦梗阻或幽门梗阻。其后约20年的临床实践中,CesarRoux发现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空肠肠襻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最终于1911年放弃了该手术方式。但是,这种采用空肠肠襻重建消化道的手术设计理念却被很多后来的医师所借鉴并不断改进,广泛应用于肝脏、胆道及胰腺外科,也包括胃肠外科。如今,Roux-en-Y手术方式主要应用于全胃或者远端胃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代谢外科手术后的消化道重建以及十二指肠创伤的修复。该手术还用来治疗食管空肠吻合术后、胃窦切除术后以及BillrothⅡ式术后的胆汁反流性疾病[2]。
2Roux-en-Y胃肠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
Roux-en-Y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控制。胃切除术破坏了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抗反流的机制,从而导致酸性的胃液或碱性的十二指肠液,亦或二者的混合液体反流至食管引起临床症状[3]。其中十二指肠液的反流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主要原因[4]。适当长度(≥60cm)的Y型空肠肠襻可以有效地防止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或食管,从而明显地减轻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症状[5-6]。其次,胃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发生主要与胃液的酸性降低、胃内细菌增生、十二指肠胃反流及高胃泌素水平有关,其发生率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8]。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程度,从而降低残胃癌的发生率。
Roux-en-Y手术方式应用于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弊端:(1)由于术后反流入胃的碱性胆汁量较少,且空肠对酸性胃液的敏感性较高,所以胃空肠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较高[9-11]。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不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日本,消化性溃疡均是以十二指肠溃疡占多数[12-13]。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是高酸性的胃液,而胃切除术后特别是因为胃癌行胃切除术的患者,其残胃的胃液并非高酸性[14-15]。所以,接受Roux-en-Y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的患者其术后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并不一定升高。(2)胃切除术后胆石症的发生率为10%~20%,并且术后3年内发病率较高[16-17]。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使得术后通过ERCP及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石症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部分医师建议对于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患者,可以考虑同期切除胆囊[11]。(3)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患者可能出现Roux淤滞综合征,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3Roux淤滞综合征的定义和历史Roux淤滞综合征是指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患者术后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等胃肠道排空障碍的症状。对于因胃癌行远端胃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其发生率为10%~30%[18-19];国内文献报道约为20%[20]。
1975年,Davidson和Hersh[21]首次在文献中提及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患者术后胃肠排空功能的改变。随后,1981年,Vogel等[22]通过建立胃切除术后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动物模型及Roux-en-Y胃肠吻合模型,详细阐述了这种发生在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胃肠道排空障碍。首先,保留迷走神经的Roux-en-Y术后并不出现胃肠道排空障碍,胃肠道排空障碍出现在切断迷走神经干的Roux-en-Y术后。其次,对于行迷走神经干切断及Roux-en-Y术的动物而言,45%的动物胃排空加速而Y形肠襻(即指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中胃空肠吻合口或食管空肠吻合口远端的肠襻)排空障碍,25%的动物同时出现胃排空及Y形肠襻排空障碍,其余30%的动物未发现明显的胃肠道排空障碍。由此可见,Roux淤滞综合征的产生与该手术方式相关,而且与Y形肠襻的功能相关。此后,随着Roux-en-Y术的广泛应用,Roux淤滞综合征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发病率最高达70%[23]。如此高的发病率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病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