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常识 > 大兴消化如何做到让胃炎不要发展为胃癌

大兴消化如何做到让胃炎不要发展为胃癌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 http://m.39.net/pf/bdfyy/

医院消化内科健康讲堂第十七讲

如何阻断胃炎发展为胃癌,做的几步很关键!

常有病人问医生,我感染幽门螺杆菌了是不是就是胃癌?我现在是胃炎了,是不是马上就是胃癌了?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讲胃癌的发展以及如何阻断胃炎发展为胃癌。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和死亡例数均约占世界的50%,全国胃癌发病率为31.28/10万,全国胃癌死亡率为22.04/10万。

胃炎是如何逐渐转变成胃癌的?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细胞的恶性侵袭性增殖,大部分是由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在多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主要有四个阶段。

Correa提出的模式:

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疾病,异型增生则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

第一阶段: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

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所以无需惊慌。

第二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演变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肌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

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病理改变可以同时存在。

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主诉。常见症状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靠胃镜,不能以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疾病是复杂的,不是简单一一对应关系,需要综合诊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较高。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变,经过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发展为胃癌。

第三阶段: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胃炎反复发生,胃黏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阶段:胃浸润癌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胃癌就来了。

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你要警惕了:

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体重减轻,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

大便明显变黑。因为胃内肿瘤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到达肠部变成了黑色,再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可以看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断胃癌的重要环节,尽早全面评估萎缩性胃炎程度以及有无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情况,积极干预是可能阻止胃癌发生的举措,定期复查胃镜是能发现早期胃癌的直接利器,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最有利的方法。

哪些原因可引起慢性胃炎?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

2、胃黏膜损伤因子引起慢性胃炎

3、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较密切。胃体黏膜萎缩为主(A型)患者血清中常能检测出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两者均为自身抗体,在伴有恶性贫血的胃黏膜萎缩者中检出率相当高。

4、十二指肠液反流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可使十二指肠液反流,而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可刺激形成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5、其他因素

如何防治慢性胃炎?以下几步很关键

1、注意饮食

胃病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饮食是养胃之关键因素。慢性胃炎患者需做到按时用餐,勿暴饮暴食,避免生冷、辛辣、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少食油炸、腌制、剩饭剩菜等不健康食物,多吃水果,病症才不易反复发作。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吸烟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吸烟,少喝浓茶、少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慢性胃病。

3、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慢性胃炎、胃癌的感染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是特异性的病因治疗,且研究表明只有在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获益最大。中医药治疗可逆转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

4、“三位一体”综合治疗模式

本病多为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失常、劳累过度、内伤七情等进一步损伤脾胃,终致中焦气机紊乱,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壅滞,胃失和降。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脾胃虚弱是本,气滞为标,虚中夹实。

因此,治宜健脾理气和胃为基本法则,提倡“外治内服兼施,情志疏导并济”的“三位一体”慢性胃炎综合治疗模式,帮助病人建立治愈本病的信心,树立乐观态度。

5、定期复查胃镜,最为重要!

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

①一般性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

②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6~12个月1次;

③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

④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看作是癌变,可考虑将局部病变组织切除(内镜下EMR或ESD切除)或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来源:胃肠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jbcs/11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