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病因 > 小结石引发的大麻烦
小结石引发的大麻烦
莫以“结石小”而不重视
大部分胆囊结石是有一定活动范围的,它会随着体位变化移动,胆囊结石有可能在体位变化时经胆囊管掉进胆总管。胆囊结石有大有小,有单发,有多发,也会逐渐变大。不大不小的结石(0.7-0.8cm作用)容易卡在胆囊管内,引起急性胆囊炎;大一些的石头无法进入胆囊管,如果在胆囊里面“不闹事”一般较少感觉;而小一些的石头则易掉到胆管里,引起更麻烦的并发症:胆管炎、胰腺炎。(如下图所示)
胆管炎和胰腺炎都是两个比胆囊结石本身严重的多的疾病。结石越小,掉到胆总管的机会越大,特别是泥沙样的胆囊结石。
胆管炎:结石掉入了胆总管,成了胆总管的堵塞,就像有渣块堵住了洗手池的下水道,水下不去就会滋生细菌,导致腹痛、黄疸、感染甚至休克等。
胰腺炎:若石头掉进下水道,还堵住了邻居的水管,那情况将会更糟糕。胰腺的胰管与胆总管共用一个开口(肝胰壶腹),石头若把这个开口堵了,胰液无法排出则易诱发胰腺炎,胰腺炎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死亡率相当高。
胆囊结石作为发病率最高的结石病之一,资料显示目前很多患者患有胆囊结石都采用胆囊切除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觉得这种治疗方式一劳永逸。但是权威专家提示,切除胆囊只是胆囊结石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胆囊并非阑尾,说切就切,对于患者来说切除胆囊可能造成很大的后遗症。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切除胆囊,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病情来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看一下胆囊切除后会有哪些后果:
1、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造成肝损害和结肠损害
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和结肠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和结肠损害,而结肠损害很可能是结肠癌的一个原因。
3、导致胆管损伤
胆管损伤是胆道外科的非常疑难的并发症,是胆囊切除的最大缺陷。而内镜保胆取息肉是在胆囊腔内施行手术,根本不可能伤及胆囊周围器官,可以避免此并发症。
4、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十二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十二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
5、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虽然切除胆囊后去除了胆结石和息肉,却很可能因此“招来”胆总管结石,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胆固醇的积累,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也就是胆总管结石,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难度远高于胆结石。
6、造成人体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肝细胞每天分泌约~ml胆汁,其中水分占97%。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进行存储和浓缩,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进入十二指肠腔内参加消化。如果胆囊被切除,此时肝胆汁由肝内排出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好持续不断的排入肠道;当进食美味家肴时,需大量胆汁帮助消化,但此时体内无贮存的胆汁相助,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二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胆囊切除患者日后大多消瘦、面黄,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神奇的肝胆净化
什么是肝胆肠净化?
肝胆肠净化以天然水果萃取精华和营养素,并结合子午流注原理,运用自然的经络循环,协助身体净化机制的运作,让失调的内在医生再度启动,将卡在人体肝脏内和胆囊、胆道中的大大小小胆汁结晶与胆固醇结块(石),以及长期累积在身体肠道内的毒素、重金属等秽物,大量地排出体外,这就是“肝胆肠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