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病因 > 专家经验高忠英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
专家经验高忠英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高忠英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师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医院工作期间跟随京城多位名医学习,临床善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梳理高老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观点,以便继承和弘扬其学术思想。
1电子胃镜是中医望诊的必要补充与深化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年全国中医内科学脾胃组决定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中医“胃痞”范围。高老认为,由于时代及认识的局限性,中医学在形成时,无法依靠望诊看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电子胃镜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所以在治疗时必须结合胃镜结果进行治疗。高老常说“胃镜不是西医的专利,它是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中医完全可以把胃镜作为望诊的有益补充”。如患者虽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但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有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就必须进行干预,可加丹参、莪术等。如胃镜结果提示胃黏膜充血糜烂,高老常在辨证基础上加浙贝母、天花粉、白芷等。
2脾虚胃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关键
高老在总结多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合历代医家对于脾胃功能的论述,提出脾虚胃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不适、胀满或疼痛、或嘈杂不适,身体消瘦、体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差、喜食热饮等脾气虚弱之征。临床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或薄黄苔。高老将此类症状的病机概括为胃燥,而不是胃热。此类患者表现出来的“热象”是一种虚热、客热,是因胃阴不足出现的虚热。高老认为,虽然脾胃同属中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喜恶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五脏,性喜温燥而恶湿,以阳气为用;胃为六腑,性喜柔润而恶燥,以阴液为用。高老认为“脾虚胃燥”可概括多数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所以多用益气健脾、安中和胃法治疗。药物多选择黄芪、太子参、山药、石斛、麦门冬等。
3借鉴中医治“痈疡”思路治疗“胃痈”
高老认为,慢性萎缩性萎缩性胃炎可归于中医“胃痈”范畴。胃痈之称首见于《杂病源流犀烛》,“胃痈,胃阳遏抑病也。则知胃痈之症,端由胃阳之遏,然其所以致遏,实又有因,不但寒也,必其人先有饮食积聚,或好饮醇醪,或喜食煎,一种热毒之气累积于中,或又七情之火煿结日久,复感风寒,使热毒之气填塞胃脘”。据报道,疣状胃炎可根据“胃痈”进行辨证论治。《圣济总录》《医学源流论》称胃痈为“胃脘痈”,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高老认为,中医学有肠痈、肺痈的病名。肠痈是“痈疡”发生部位在“肠”,肺痈是“痈疡”发生部位在“肺”。如果“痈疡”发生部位在胃就应称为“胃痈”。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糜烂、充血渗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与痈疡相似,可从“胃痈”论治。高老认为,电子胃镜出现以前,无法看到胃黏膜的微观征象,所以胃痈的提法较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借鉴治疗外痈祛腐化痈、托毒生肌法往往能获效。高老从“痈”论治的观点与辽医院李玉奇的观点不谋而合。李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痈”晚期,浅表性胃炎是“胃痈”早期。高老认为,胃镜报告出现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时才能称为“胃痈”,单纯的胃黏膜萎缩应称为“胃痿”,或根据临床表现按“胃痛”或“胃痞”论治。高老对于肠化生的药物选择有独特之处,常在辨证基础上加浙贝母、天花粉、白芷、莪术等。
4效不更方与“随证治之”结合
高老认为,出现肠上皮化生者,至少需要3个月的治疗时间,肠上皮化生才能消失。严重的肠上皮化生者需要半年的疗程。治疗时一方面要告诉患者有信心,另一方面要坚持治疗,病情稳定时效不更方。高老常选用益气健脾、安中和胃之太子参、白术、海螵蛸、浙贝母、天花粉、沙参、麦冬、玉竹、山药、石斛、黄芪等。高老强调,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必须遵循“随证治之”的原则,伴胃食管反流者加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伴胆汁反流者加柴胡、郁金、枳实等;伴泄泻者加补骨脂、芡实、莲子肉等。
病例举隅:患者,女性,57岁,年5月16日初诊。患者十余年前患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后好转。一月前因胃脘不适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慢性浅变性胃炎伴有局部萎缩糜烂。病理:胃窦部黏膜重度肠化,局部间质充血;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服用奥美拉唑等药后胃脘胀满症状未减。刻下: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咽喉干燥,大便滞而不爽,无泛酸烧心症状,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滑。高老辨证为脾虚胃燥、运化失健;治疗当益气健脾、安胃和中,处方:太子参20g、炙黄芪25g、生白术30g、麦冬20g、浙贝母20g、天花粉20g、玉竹25g、鸡内金12g、焦神曲10g、桔梗10g、当归15g、莪术10g、玄参12g,1剂/d,水煎早晚2次服用。年5月23日复诊,药后胃脘胀满、口干及咽干减轻,大便通畅,舌质略暗、舌苔薄白,脉沉略滑。上方去玄参、桔梗,继续服用。经过6个月的治疗,胃镜复查:慢性浅变性胃炎;病理提示胃黏膜局部充血、肠化生消失;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偶有胃脘不适,口苦口干消失。高老告诉患者,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按语:高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是脾虚胃燥。脾虚表现为胃脘胀满、进食后加重,原因在于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致浊气停留于中焦。胃燥表现为口干、咽喉干燥、大便干结。对于脾虚用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健脾;胃燥用玉竹、麦冬、天花粉润胃燥。
张秋霞.高忠英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探微[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37(11):-.
联系我们《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欢迎分享!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