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病因 >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危害与保健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危害与保健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危害与保健

一、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危害

1、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危害: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合并糜烂性胃炎或较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少数患者可发生癌变,不近会给患者造成痛苦,海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消化性溃疡,不经正规、及时的治疗可并发幽门梗阻、出血、穿孔、癌变,而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内因子缺乏,意义形成恶性贫血。

2、肠炎的危害:

急性肠炎均可出现腹泻,腹泻可使水、电解质失调及酸碱平衡紊乱,腹泻患者大量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当失水体重的5%时,随之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缺钾时,可出现全身软弱无力,反射减弱,或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也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海可能会危及生命。

3、便秘的危害:

便秘时由于粪便坚硬干燥,排便困难,强行排便常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及直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炎等,另外,较硬的粪块会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结肠,使直肠或结肠受阻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还可能诱发结肠癌。还可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梗、乳腺癌、腹疝、有损美容、头痛、心理精神障碍。

4、结肠炎的危害:

结肠炎可引发肠狭窄、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结肠癌等,大量便血可以导致贫血,长期腹泻可以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发生肠穿孔,引起腹内膜炎,危及生命,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结肠,还可能发展成为结肠癌。

5、脂肪肝的危害:

(1)脂肪肝可以诱发肝硬化、肝癌

因为脂肪肝是肝脏脂肪代谢失调的结果,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腹水、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甚至死亡,另外易感染甲乙肝病毒。

(2)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并且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而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关系十分密切。有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梗而猝死。

(3)诱发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代谢失调,会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糖尿病患者有50%合并脂肪肝。

(4)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与解毒功能

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常伴有肝脾肿大,而脾大则造成脾功能亢进,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脂肪肝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更容易被感染,另外,肝细胞脂肪性变后解毒功能下降,更容易造成内、外毒素在体内的潴留,对机体造成毒害

(5)损伤消化系统

直接影响肝脏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食,食后腹胀,恶心,脂类代谢障碍,长期食欲不振,使人精神不振,神经衰弱,皮肤干枯,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时间长客导致脾、胆、胃肠、影响胆囊的功能,约有20-30%脂肪肝的患者伴有胆囊炎。

(6)影响视力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之所以能视物,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的濡养,肝功正常与否,常常反应在眼睛上。有以下现象:眼前一过性黑、视物不佳、片刻后恢复,看书时而出现视疲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干涩,视力下降。

以上是几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危害。

五、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涵盖很多,用药也比较繁杂,但是终归起来有以下几类:

1)消化系统溃疡用药:一般认为溃疡病是由于HP引起,所以HP根除是关键。

治疗方案:联合用药

奥美拉唑40mg/日

兰索拉唑60mg/日

枸橼酸铋钾mg/日

以上任选一种

克拉霉素-/日

阿莫西林-mg/日

甲硝唑mg/日

选两种

上述剂量分2次服,疗程7天

2)制酸剂:碱性抗酸: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其复方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拉贝拉唑10mg,每日一次。

3)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醇。

反流性食管炎用药: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促胃肠动力药:细沙比利5-15mg日3-4次/日8-12周/疗程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日,兰索拉唑30mg/日,泮托拉唑40mg/日,

8-12周/疗程

慢性腹泻:常规消炎药如:黄连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用于肠道细菌引起的腹泻。

慢性肝炎用药:干扰素、阿糖腺苷、拉米夫定、法昔洛韦,或阿昔洛韦等均有一定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保肝药:水飞蓟宾。

免疫调节剂:免疫核糖核酸、聚肌胞、转移因子、胸腺肽。

六、消化系统的日常保健

因为消化系统疾病较多,主要讲一下胃肠疾病的保健:

1、注意饮食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发现的胃癌有一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消除HP后可使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预防HP感染要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高温加热过的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2、尽量不吃熏肉及腌菜

盐腌蔬菜、熏肉和会有大量的硝酸盐盒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成为强烈的致癌物质,喜欢吃熏肉,腌菜的地方,如日本、中国、韩国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同时吃大量的红肉,吃饭无规律,食物过硬,过烫也会增加胃癌风险。

维生素C、E等可以阻止致癌的亚硝酸盐的形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豆,奶制品;少吃煎、炸、腌、烟熏食品,不吃霉变食品,使用冰箱贮存食物,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癌的主要因素。

3、忌烟、酒

有关研究证明:吸烟使胃癌发比昂的相对风险增加了一倍,而既吸烟又喝酒的人群胃癌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了五倍,吸烟的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烟中的尼古丁可作用于迷走神经,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造成胃粘膜的损害;饮酒可直接损伤胃粘膜,造成胃出血,穿孔。使胃液分泌下降,降低胃酸活性,促使致癌物质的吸收。

4、乐观生活、不生闷气

现在科学证实,人们在遭遇一系列紧张或悲伤的事件后,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为肿瘤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我国以往流行病学研究多次报道,胃癌患者具有“性格内向,爱生闷气”的特点,遇到生活事件或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爱生闷气或不愿诉说,胃癌的危险性相对也高。

5、吃饭细嚼慢咽,不宜过饱

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而之易患胃病,暴饮暴食,不仅使胃的笑话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时还可以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

6、专心进食

有些人一边看报一边吃,或边玩边吃,由于阅读或玩时大量血液供脑,这样使供应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期下去,发生胃病。

7、不吃零食

经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福纳米的正常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合理的休息,积劳成疾。

8、避免吃冷食

有些人偏爱冷食,尤其在夏天边喝冷饮边吃东西,这样对胃的危害很大,多食冷食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并且一般冷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较多,可导致胃病。

9、少食辛辣

经常进食辛辣食物,可刺激胃粘膜充血,久之,可导致胃炎。

10、不蹲着进食

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尤甚北方农村,不少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这种进食方式,使腹部及消化道血管受挤压,不利于血液供应和循环,而进餐时,恰恰需要大量血液入胃,用于消化。有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胃病高发,这与不良的进食姿势有关。

11、不可饥不择食

饥不择食,是说人在饥饿状态下,食欲强烈,但是如果抓到什么吃什么,急于填饱肚子对健康非常有害,特别是有些食物不宜空腹吃,否则会给你的健康埋下隐患。这些食物由:酒、茶、糖、柿子、番茄、香蕉、山楂、桔子、大蒜、白薯、冷饮。

总之、缓解精神压力,规律进食、规律休息,忌烟酒、浓茶,忌冷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补充VC,忌辛辣刺激及油炸烟熏食品。

七、消化系疾病(胃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胃痛,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治疗胃痛的中药方:

(1)胡椒粉1g、葱白3g、姜6g、先烧开水,下姜、葱白,成葱姜汤。送服胡椒粉。—胃寒痛。

(2)桂皮6g、山楂肉10g、红糖30g,温胃消食止痛。

(3)仙人掌30~60g,猪肝1个,煮烂,喝汤吃肚,——气滞胃痛,日久不适。

(4)牛奶-ml,姜汁10ml,加白糖适量,放碗内隔水烧,每日2次,用于胃痛喜热喜按,嗳气,泛酸。

(5)乌贼骨40g,贝母30g,甘草30g。共为细末,温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4g,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

(6)公英g(炒焦),红糖27g,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4g,适于胃热痛。

(7)肉蔻6g,砂仁6g,木香3g,公丁香3g,早晚饭前各2g加入红糖6g口服,适用于遇热必犯的胃痛。

(8)陈皮9g,元胡g,醋炒,研末,每日3次,每次2g主治胃痛,胃酸。

肠病变较为少见,腹膜、肠系膜和网膜疾病最少见。

(二)、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摄入食物,将食物消化,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并从中吸收营养成分,经肝脏加工,成为体内自身的物质,供机体需要,未被吸收的物质即残剩物被排出体外,这些生理功能的完成有赖于消化系统协调的运动和各种物质的分泌,最终完成吸收。

1、消化道的运动功能:使摄入的食物由大块到小块再变成食糜与消化道充分混合,不断向前推动,并使之与肠壁的吸收位置充分接触,以及完成排便,任何影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因素,都可以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造成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2、消化酶:

食物成分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分解有赖于胃肠道腺体,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肠菌酶参与的酶促反应。这些环节障碍,会造成消化、分解不良,例如:小肠内细菌生长过快使接合胆盐变为游离胆盐而失去消化脂肪的作用。

营养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在于小肠粘膜,应为小肠粘膜所具有的各种酶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基本条件。如果小肠先天性或后天性酶缺乏,肠粘膜炎性、肿瘤性病变、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症)。这样使吸收的面积减少,是造成消化和吸收不良的主要因素。另外,摄入的维生素所需的壁细胞所分泌的内因子接合后才能在回肠末端被吸收。故而内因子的缺乏可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大肠则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场所,各种因素导致水分不能完全吸收会造成腹泻,如果肠腔内残存物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或胃肠道本身病变或外来压力致动力减弱或较轻,则会出现便秘。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枢纽,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或药物等一时通过复杂的酶促反应而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处理,故肝内各类代谢酶的缺乏、肝细胞损害超过其代偿能力,血供不足等因素、可引起各种肝病,入:各型肝炎、药物性肝病、肝性脑病等。

胰腺内分泌功能及外分泌功能,胰腺所分泌的各类酶随胰液排到十二指肠,起重要的消化分解作用,如果分泌不足会出现消化不良,而如各种因素使分泌不畅,造成胰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溢出胰管,会发生自身消化,产生炎症。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功能都受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的支配,而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的皮层下中枢,也是联络中枢神经与低位神经系统的重要中间环节,精神因素与消化道的关系密切,如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肠道粘膜和肝脏等的血液动力学盒分泌,也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变化,故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犹豫,焦虑等表现,即中医诊断的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气不舒等症候,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

能够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因素众多,病因及其复杂,某一疾病可由多种病因造成,而某一因素可以是若干种疾病的病因。目前常见的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营养缺乏、代谢-吸收障碍、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缺陷、外伤、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遗传,和医源性等因素,还有一些迄今尚不明确的病因。

二、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多表现为消化系统本身的症状或体征,但这些表现特异性不强,其他系统器官的疾病也会产生类似表现,而消化系统疾病也可以出现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的临床表现,因此,理解症状发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助于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一)、疾病有哪些:

1、食管:

常见疾病:食管炎、胃食管返流病、食管癌、贲门失迟缓症,以及门静脉高位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

表现:吞咽困难,反酸,胸骨后灼热感(烧心),胸痛(非心源性),反食,嗳气、以及声音嘶哑,咽喉疼痛不适。

2、胃十二指肠

常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十二指肠炎。

表现:上腹部胀气不适,灼热感或疼痛,厌食或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嘈杂感,以及消化道出血。

3、小肠

常见病:慢性肠炎(包括病毒性肠炎),肠结核,吸收不良综合症crolon(克隆)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乳糜泄。

表现:脐周围痛,腹胀和腹泻,粪便呈糊状或液状,或出现果酱样便,当发生消化或吸收障碍时,则会消化不完全的食物成分(即中医所说的完谷不化),可由全身性营养缺乏的表现。

4、大肠

常见病:痢疾,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大肠癌,阑尾炎等。

表现: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腹泻或便秘。粘液脓血粪便,或血便,累及直肠时有里急后重。

5、肝

常见病:各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等。

表现:肝区不适或疼痛,肝大,肝区压痛,黄疽,门静脉高位症,肝性脑病,营养代谢障碍等。

6、胆道

常见病: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胆道息肉,和肿瘤。

表现:右上腹部疼痛(胆绞痛),局部有触痛,叩痛或/和黄疽,有的有右后背疼痛。

7、胰腺

常见病:急慢性胰腺炎盒胰腺癌。

表现: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散),胰腺分泌障碍所引起的小肠吸收不良和代谢障碍。

8、腹膜盒和肠系膜

常见病:各种急慢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及结核,腹内膜转移癌,以及原发性腹膜肿瘤。

(二)详细说一下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1、吞咽困难:

多见于神经系统病变,如球麻痹,以及咽、食管或食管周围疾病如:咽部脓肿,食管癌,腐蚀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贲门失迟缓症,组织细胞病,如系统性硬皮症,皮肤炎等累及食管,以及纵膈肿瘤,主动脉瘤等,甚至明显扩大的心脏压迫食管。

2、烧心:

是一种胸骨后和剑突后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酸性或碱性返流物刺激有炎症的食管粘膜而引起,多提示胃食管反流。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3、嗳气:

是胃腔内气体溢出口腔的现象,多提示胃腔内气体较多,或食管括约肌松弛,可见于食管反流病,或胃十二指肠,胆道疾病,而频繁的嗳气多因精神,神经因素,吞气或饮食习惯不良引起。

4、胸痛:

也常常是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剂非心源性胸痛。

5、厌食和食欲不振:

与惧食不同,是由于神经肌肉病变,胃肠道梗阻性病变,或消化酶缺乏等所致,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肝炎,胰腺炎,胰腺癌及功能性消化不良。

6、恶心与呕吐:

恶心欲呕吐一般常被联系起来,多在恶心后出现呕吐,但二者亦可单独发生,多是反射性或流出道受阻产生,最常见于胃癌,胃炎,贲门痉挛与梗阻,另外,肝、胆道、胰腺、腹膜的急性炎症也可引起,而管腔炎并梗阻者,如胆总管炎,肠梗阻等,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呕吐。

7、反酸:

是由于酸度较高的胃内容物经功能不全的食管括约肌反流至口腔所致,若上食管括约肌功能尚佳,则可能只出现嘈杂感,多见于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

8、黑便和/或咯血:

上消化道和肝、胆、胰出血表现为黑便和/或咯血,每日出血量50ml,才会出现柏油样黑便,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出血量过大且肠蠕动加速时,可出现血便。下消化道出血者,常排出暗红色或果酱样粪便,出血部位距肛门越近,粪便越呈鲜红色,甚至出现血便,多见于下消化道肿瘤,血管病变,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等。

9、腹胀:

可以由胃肠积气、积食,胃肠道梗阻,腹水,气腹,腹内肿物,便秘以及胃肠道运动障碍等所致,应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

10、腹痛: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同性质的疼痛和腹部不适感,多由于消化器官的膨胀,肌肉痉挛,腹膜刺激,血供不足,等因素牵拉腹膜,或压迫神经所致,见于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胃肠道感染,胆囊炎,肝癌,胰腺癌,胰腺炎,腹膜炎,缺血性肠炎等。室腔脏器痉挛产生剧烈疼痛,即所谓腹绞痛,见于胆绞痛,肠梗阻等。腹绞痛也可见于全身性疾病,泌尿生殖道炎症或梗阻,以及肺部疾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也常见腹痛。

11、腹泻:

腹泻是由于肠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或肠蠕动加速所致,多见于肠道疾病,水样便多是提示小肠病变,或有胃肠道激素和VIP(血管活性肠肽)明显增多,结肠炎症,溃疡或肿瘤常出现脓血便或粘液便,肠易激综合征,同运动功能障碍多出现腹泻。

12、里急后重:

是直肠收到刺激的症状,多因局部炎症或肿瘤引起。

13、便秘:

便秘时常见的症状,多反映结肠平滑肌,或腹肌,膈肌及提肛张力减低,或是结肠痉挛而缺乏驱动性蠕动所致,也可以由于直肠反射减弱或消失所致,常见于患全身性疾病的身体虚弱的病人,肠梗阻,假性肠梗阻,习惯性便秘,以及结肠—直肠—肛门肿瘤或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14、黄疽:

各种原因造成的血胆红素增高时可以出现巩膜、皮肤黄染称为黄疽,病因有溶血性,肝细胞性,盒阻塞性之分,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梗阻以及某些先天想疾病均可出现黄疽。

三、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危害

1、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危害: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合并糜烂性胃炎或较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少数患者可发生癌变,不近会给患者造成痛苦,海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消化性溃疡,不经正规、及时的治疗可并发幽门梗阻、出血、穿孔、癌变,而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内因子缺乏,意义形成恶性贫血。

2、肠炎的危害:

急性肠炎均可出现腹泻,腹泻可使水、电解质失调及酸碱平衡紊乱,腹泻患者大量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当失水体重的5%时,随之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缺钾时,可出现全身软弱无力,反射减弱,或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也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海可能会危及生命。

3、便秘的危害:

便秘时由于粪便坚硬干燥,排便困难,强行排便常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及直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炎等,另外,较硬的粪块会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结肠,使直肠或结肠受阻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还可能诱发结肠癌。还可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梗、乳腺癌、腹疝、有损美容、头痛、心理精神障碍。

4、结肠炎的危害:

结肠炎可引发肠狭窄、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结肠癌等,大量便血可以导致贫血,长期腹泻可以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发生肠穿孔,引起腹内膜炎,危及生命,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结肠,还可能发展成为结肠癌。

5、脂肪肝的危害:

(1)脂肪肝可以诱发肝硬化、肝癌

因为脂肪肝是肝脏脂肪代谢失调的结果,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腹水、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甚至死亡,另外易感染甲乙肝病毒。

(2)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并且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而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关系十分密切。有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梗而猝死。

(3)诱发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代谢失调,会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糖尿病患者有50%合并脂肪肝。

(4)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与解毒功能

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常伴有肝脾肿大,而脾大则造成脾功能亢进,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脂肪肝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更容易被感染,另外,肝细胞脂肪性变后解毒功能下降,更容易造成内、外毒素在体内的潴留,对机体造成毒害

(5)损伤消化系统

直接影响肝脏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食,食后腹胀,恶心,脂类代谢障碍,长期食欲不振,使人精神不振,神经衰弱,皮肤干枯,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时间长客导致脾、胆、胃肠、影响胆囊的功能,约有20-30%脂肪肝的患者伴有胆囊炎。

(6)影响视力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之所以能视物,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的濡养,肝功正常与否,常常反应在眼睛上。有以下现象:眼前一过性黑、视物不佳、片刻后恢复,看书时而出现视疲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干涩,视力下降。

以上是几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危害

四、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涵盖很多,用药也比较繁杂,但是终归起来有以下几类:

1)消化系统溃疡用药:一般认为溃疡病是由于HP引起,所以HP根除是关键。

治疗方案:联合用药

奥美拉唑40mg/日

兰索拉唑60mg/日

枸橼酸铋钾mg/日

以上任选一种

克拉霉素-/日

阿莫西林-mg/日

甲硝唑mg/日

选两种

上述剂量分2次服,疗程7天

2)制酸剂:碱性抗酸: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其复方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

拉贝拉唑10mg,每日一次。

3)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醇。

反流性食管炎用药: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促胃肠动力药:细沙比利5-15mg日3-4次/日8-12周/疗程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日,兰索拉唑30mg/日,泮托拉唑40mg/日,8-12周/疗程

慢性腹泻:常规消炎药如:黄连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用于肠道细菌引起的腹泻。

慢性肝炎用药:干扰素、阿糖腺苷、拉米夫定、法昔洛韦,或阿昔洛韦等均有一定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保肝药:水飞蓟宾。

免疫调节剂:免疫核糖核酸、聚肌胞、转移因子、胸腺肽。

六、消化系统的日常保健

因为消化系统疾病较多,主要讲一下胃肠疾病的保健:

1、注意饮食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发现的胃癌有一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消除HP后可使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预防HP感染要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高温加热过的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2、尽量不吃熏肉及腌菜

盐腌蔬菜、熏肉会有大量的硝酸盐盒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成为强烈的致癌物质,喜欢吃熏肉,腌菜的地方,如日本、中国、韩国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同时吃大量的红肉,吃饭无规律,食物过硬,过烫也会增加胃癌风险。

维生素C、E等可以阻止致癌的亚硝酸盐的形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豆,奶制品;少吃煎、炸、腌、烟熏食品,不吃霉变食品,使用冰箱贮存食物,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癌的主要因素。

3、忌烟、酒

有关研究证明:吸烟使胃癌发比昂的相对风险增加了一倍,而既吸烟又喝酒的人群胃癌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了五倍,吸烟的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烟中的尼古丁可作用于迷走神经,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造成胃粘膜的损害;饮酒可直接损伤胃粘膜,造成胃出血,穿孔。使胃液分泌下降,降低胃酸活性,促使致癌物质的吸收。

4、乐观生活、不生闷气

现在科学证实,人们在遭遇一系列紧张或悲伤的事件后,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为肿瘤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我国以往流行病学研究多次报道,胃癌患者具有“性格内向,爱生闷气”的特点,遇到生活事件或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爱生闷气或不愿诉说,胃癌的危险性相对也高。

5、吃饭细嚼慢咽,不宜过饱

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而之易患胃病,暴饮暴食,不仅使胃的笑话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时还可以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

6、专心进食

有些人一边看报一边吃,或边玩边吃,由于阅读或玩时大量血液供脑,这样使供应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期下去,发生胃病。

7、不吃零食

经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福纳米的正常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合理的休息,积劳成疾。

8、避免吃冷食

有些人偏爱冷食,尤其在夏天边喝冷饮边吃东西,这样对胃的危害很大,多食冷食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并且一般冷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较多,可导致胃病。

9、少食辛辣

经常进食辛辣食物,可刺激胃粘膜充血,久之,可导致胃炎。

10、不蹲着进食

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尤甚北方农村,不少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这种进食方式,使腹部及消化道血管受挤压,不利于血液供应和循环,而进餐时,恰恰需要大量血液入胃,用于消化。有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胃病高发,这与不良的进食姿势有关。

11、不可饥不择食

饥不择食,是说人在饥饿状态下,食欲强烈,但是如果抓到什么吃什么,急于填饱肚子对健康非常有害,特别是有些食物不宜空腹吃,否则会给你的健康埋下隐患。这些食物由:酒、茶、糖、柿子、番茄、香蕉、山楂、桔子、大蒜、白薯、冷饮。

总之、缓解精神压力,规律进食、规律休息,忌烟酒、浓茶,忌冷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补充VC,忌辛辣刺激及油炸烟熏食品。

七、消化系疾病(胃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胃痛,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治疗胃痛的中药方:

(1)胡椒粉1g、葱白3g、姜6g、先烧开水,下姜、葱白,成葱姜汤。送服胡椒粉。—胃寒痛。

(2)桂皮6g、山楂肉10g、红糖30g,温胃消食止痛。

(3)仙人掌30~60g,猪肝1个,煮烂,喝汤吃肚,——气滞胃痛,日久不适。

(4)牛奶-ml,姜汁10ml,加白糖适量,放碗内隔水烧,每日2次,用于胃痛喜热喜按,嗳气,泛酸。

(5)乌贼骨40g,贝母30g,甘草30g。共为细末,温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4g,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

(6)公英g(炒焦),红糖27g,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4g,适于胃热痛。

(7)肉蔻6g,砂仁6g,木香3g,公丁香3g,早晚饭前各2g加入红糖6g口服,适用于遇热必犯的胃痛。

(8)陈皮9g,元胡g,醋炒,研末,每日3次,每次2g主治胃痛,胃酸。









































哈尔滨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jbby/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