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病因 > 有些人活着,胃已经提前废了
有些人活着,胃已经提前废了
继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快瞎了之后,第一批90后的胃,也走在了“垮掉”的路上。有人年纪轻轻,却有小半辈子都被胃病困扰;有人最大的愿望,是能正常吃饭喝咖啡;甚至有人,因为胃病过早告别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胃病在人群中达到80%的发病率。
其中,中国的胃病患者达到1.2亿,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10%,慢性胃炎发病率则高达三成[1]。无数中国人,正在胃病的边缘疯狂试探。
年轻人的胃正发出求救信号
年轻人们都在聊八卦聊文艺的豆瓣,有3万胃病患者,默默抱团取暖。
他们给自己取名为“小难受”,发帖倾诉着胃病如山倒的经历,分享着各种对抗胃病的方法。
是不是年轻人都有胃病呢?
在一则帖子里,有人问大家第一次做胃镜的年龄。回答中,20多岁就发现自己有胃病的人比比皆是。有人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被查出来患有胃炎。
微博胃病超话里,20岁出头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经历
胃病的年轻化趋势,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医院消化内科的胡医生曾在采访中指出,人们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消化系统发病率的逐年增长[2]。
比如为了多睡几分钟懒觉,早餐说省就省,自己做早餐成了“千年等一回”的奇观。
很多白领的早餐现状,是到楼下买一个手抓饼,迎着汽车尾气和城市的风边走边吃。
中午工作太忙,随便点个外卖就糊弄过去,拖到下午两三点才吃上饭是常事。
到了本应是肠胃休息的晚上,人们却开始放飞自我。
三两好友一相聚,火锅烧烤薯片炸鸡,吃喝到午夜灯火阑珊的尽头……
回到家,拍着胸脯说今晚要早早休息,拿起手机一刷,又到了凌晨;
白天喝着枸杞水,晚上呼朋唤友去蹦迪,掩耳盗铃的“朋克养生”之外,还有放纵或压力产生的情绪波动、不规律作息、缺乏锻炼……
这一条一条,都指向对消化系统的重压。
胃痛、胃胀、反酸、嗳气,这些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其实就是胃部发出的求救信号。
可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中,年轻人对消化道的不适症状总会抱着忍忍就过去了的态度。
一项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显示,他们胃痛发生率高达89.08%,但就医率还不到2%[3]。
要么带病继续上班上学,要么随便买个胃药缓一缓,尽管自己也弄不清楚不同的胃药到底有什么差别。
医院做个胃镜检查这种事,在大部分人那里,都是个没必要考虑的选项。
可往往这一时的忍耐,便是引发更大问题的根源。
年一项基于位消费者的调研显示,上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疾病的发生率为39%,下消化道(小肠、大肠、肛门)疾病的发生率为45%[4]。
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约有4个人以上饱受消化道疾病的困扰。
那些在我们看来“别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胃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胃病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注定了它逃不过被轻视的宿命。
人们自认为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若是出现了胃痛、反酸、嗳气等类似症状,常常会对号入座、信心百倍地自诊为胃病,靠着直觉开药。
事实上,一个宽泛的“胃病”,隐藏着许多截然不同的问题。
不规律的胃痛、反酸、嗳气,可能意味着,你得了慢性胃炎而不自知;
常常固定在饭后出现的胃痛、反酸、嗳气,则提示你应警惕胃溃疡的存在;
若是胃痛、反酸、嗳气常固定在空腹时出现,那么,你可能患有十二指肠溃疡;
胃部不舒适的另一大表现是胃酸分泌过多。
这时,胃部会有灼烧感,打嗝时会吐出酸水,甚至会引发呕吐。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胃食管反流”,数据显示10%-20%的成年人都和它打过交道[5]。
所以,那些你不以为意的“胃不舒服”,可能隐藏着十几种被忽视的消化道疾病。
这些疾病绝不是“挺一挺”就能随便糊弄过去,简单地一概而论,反而可能会延误诊断,为自己带来更多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胃病不仅高发,且逐渐趋于年轻化。
医院慢性胃病的发病现状的研究中,接诊的名患者中,病患年龄小于50岁者占比80.08%[6]。
儿童也逃不过被胃病缠上的命运/CCTV央视网
看到这里如果你也觉得有些心惊,不妨先来做个测试。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