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病因 > 名医专访进入秋季要保护好自己的胃
名医专访进入秋季要保护好自己的胃
北京的秋季温度变化非常之大,尤其是今年忽冷忽热,导致很多人旧病复发,最近的胃病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其中被确诊为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居多,也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导致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肠)出血、穿孔。
医院消化科的姜素英主任告诉我们,到了每年的秋季,原本患有胃部疾病的一些人群会出现胃病反复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而且,胃中长时间高酸易引发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胃溃疡一般的症状是饭后出现胃部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则是在空腹状况下容易疼痛,有时在夜间也会发生。这两种消化道溃疡病有节律性和周期性,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最易复发,因而常年患有胃病的人们更要格外注意保养自己的肠胃。
秋天小心冻出来的胃病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秋天适当地“冻”一下,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从夏天的炎热顺利过渡到秋凉,切记盲目推崇“秋冻”,过犹不及,否则就会危害到自身的健康。姜素英主任告诉我们,“秋冻”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秋冻”最应注意的是要把握时机,气温开始下降但并不寒冷时,无须急着加厚衣物,但是夜间气温低,入睡时一定要注意盖好被子。遇到气温忽然大幅下降的天气,则一定要添加衣物,尤其是原先有胃病史和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病或加重旧病。
过于“秋冻”甚至会冻出上消化道出血,这样的病例每年都会发生。李文介绍说,人体血管的扩张与收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天热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血管扩张,以增加散热;天冷时,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体表散热。皮肤血管收缩会把大量原来分布在体表的血液“赶”到体内,令体内的血容量和血管内的压力增加。一旦胃部病灶内的血管受炎症或溃疡侵蚀,管壁的牢度就会降低,如果再过度受凉导致血管内的压力骤增,就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胃出血。
生活各方面要注意保护胃姜素英主任建议,秋季防胃病发作,注意饮食规律,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建议晚餐尽量提前吃,给胃一个消化的过程,不能给胃增加负担。胃寒者可以多喝些萝卜羊肉汤,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应注意避免各种刺激性饮食,如浓咖啡、浓茶、白酒、韭菜、辣椒等。同时避免食用过硬、过软、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进食要细嚼慢咽,这样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以助消化和减少对胃的刺激;宜少糖类,对酸性食物也应尽量避免;胃病患者应戒烟,吸烟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及胃黏膜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并可引起胆汁反流入胃,致使胃病加重;晚上经常出现胃酸逆流的患者,最好采用左侧卧的睡姿,同时把头部垫高,避免胃酸逆流。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在吃饭时聊天、看电视;要积极锻炼身体,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要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疲劳,减少发病的机会。
中医治疗胃病恢复胃元气“胃肠疾病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得了此类疾病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姜素英主任提醒,胃病的长期发展不注意,或者还在生活中不节制饮食,暴饮暴食,睡眠不规律,加上生活压力大的话,后期会引致胃肿瘤的发生。从中医的角度,胃病发生的关键是其元气不足,由此造成胃的活力减弱,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进而导致胃黏膜的损害,引发炎症、糜烂、溃疡、腺体萎缩,直至发生恶变。因此,治疗胃病首先要恢复胃的元气,激发胃的活力,调节胃的功能,进而根据各种胃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处方。
姜主任在最后告诫读者朋友,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较夏季旺盛,食量增加,使胃、肠的负担加重,如果再不加节制,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更容易诱发胃病。还有就是秋季人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中医所谓的悲秋就是讲的这种情况,因此秋季要注意合理调节精神状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医院理念: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愿天下人无病!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