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预防治疗 > 胃癌科普知识系列问答
胃癌科普知识系列问答
胃癌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新发病例中,亚洲人群占了50%以上,其中中国内地占47%左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地域饮食习惯、烹调方式,其中高盐、腌制、烟熏、油炸、烧烤等含有亚硝胺类食物是潜在的致癌因素。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明确的致癌因素。其次,癌前病变、慢性消化性溃疡、遗传因素均与胃癌发病有关。
科普宣传,培养公民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对预防胃癌及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经过近十余年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胃癌早期诊断率有着较高的提高,同时伴有手术方式的进步、多样化和治疗的理念更新,新型抗癌药物、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微创技术的进步以及精准医学的起步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建立、个体化医疗理念兴起,为胃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人从事普通外科以及胃肠外科专业20余年,从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对胃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以及当前胃癌治疗的一些先进理念出发,就胃癌这一常见疾病,同时顺应老百姓、病人和家属所迫切想了解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科普系列回答,采用问答式形式,并准备分期推出与大家分享,每期5个问答。
本期先刊出5个问答
1
胃的解剖和胃癌定义及危害性?
胃是体内的消化器官,近端开口于食管,远端连着十二指肠。胃壁主要分为三层,内层为黏膜层、中间为肌层、最外面是浆膜层。最内侧黏膜层与胃酸、胆汁等以及食物的接触,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凋亡状态,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个别黏膜细胞会发生增值失控导致重度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发展为胃癌。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多见于胃窦部,其次为胃小弯侧。如不及时诊治,病灶可往胃壁深处侵犯并同时浸润蔓延至全胃。因此癌组织浸润深度,临床上将其分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如果癌组织穿透胃壁全层后,会蔓延至周围的器官如:胰腺、大肠、肝脏、腹膜等处。同时胃癌还有一个特性,癌细胞还会进入血液和淋巴管发生流动,而导致在胃以外的器官生长,医学上称为转移,如肝转移、骨转移等。
2
胃癌的诱发因素?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环境地域、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Hp)、遗传因素以及慢性消化性溃疡均相关;其中,Hp感染、饮食习惯以及胃的消化性溃疡是其主要的诱发病因。形成胃癌之前,胃黏膜通常经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肠上皮增生和重度异型增生的管演变过程。
3
通常医生说的胃癌的癌前状态是什么?
主要包括: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癌前病变主要指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尤其中、重度的异型增生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来表述,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特别须引起注意,受取材原因限制高度怀疑是早期癌的可能,需严密随访。
而癌前疾病中,主要是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尤其是全胃胃炎、严重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病人;以及伴或不伴有Hp感染的胃消化性溃疡经正规抗酸治疗反复不愈的。
4
胃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胃癌病人的一级家属
2)因胃癌前病变经内镜或外科切除治疗后
3)严重的全胃炎或胃体胃炎同时伴有Hp感染者
4)长期抑酸治疗超过1年
5)胃溃疡正规治疗反复不愈者
6)因胃切除术后伴有碱性反流性胃炎者
7)处于高危环境中:重度吸烟、酗酒;长期暴露在粉尘、煤炭、水泥等扬尘环境或胃癌高发流域伴有症状者。
5
胃癌的致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75%的胃癌发生与Hp感染有关,WHO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
高盐摄入与胃癌强烈相关。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环境中例如饮用水中亚硝胺含量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调查发现:咸鱼和咸菜的高摄入与胃癌显著相关。
遗传因素对胃癌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易感性增高。
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