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预防治疗 > 指南共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

指南共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



6治疗

6.1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2,3,7-9,13-24]。

6.1.1一般治疗

饮食宜选用富营养、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以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消除患者疑虑,调整精神情绪,保持心情乐观、舒畅、平和,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6.1.2抑酸或制酸剂

适用于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H2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制酸剂(胃舒平、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

6.1.3胆汁结合剂

适用于各类胃炎伴胆汁反流者,有消胆胺、甘羟铝、铝碳酸镁(达喜、威地镁)等,后者兼有抗酸、保护黏膜作用。

6.1.4根除Hp治疗

适用于Hp阳性者:

(1)胃黏膜糜烂、萎缩病变的慢性胃炎;

(2)有胃癌家族史者;

(3)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

(4)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

目前推荐方案是铋剂、PPI加2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方案,特别适用于发达城市、中心地区Hp耐药较高的地方;

而对于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和社区基层Hp耐药较低的人群,则仍可采用铋剂或PPI加2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

为克服耐药,提高Hp根除率,可在原三联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益生菌或口腔洁治等形成新的四联疗法,详见我会制定的《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治共识意见(年天津)》。

6.1.5黏膜保护剂

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常用的药物有铋剂(丽珠得乐、果胶铋等)、硫糖铝、康复新液、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复方谷氨酰胺、吉法酯、施维舒、膜固思达等。

6.1.6促动力剂

适用于上腹饱胀、早饱、嗳气、呕吐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盐酸伊托必利、马来酸曲美布汀等。

6.1.7助消化药

适用于萎缩性胃炎、胃酸偏低,或食欲减退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稀盐酸、胃蛋白酶、泌特、慷彼申、得每通等。

6.1.8其他

抗抑郁药和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常用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帕罗西汀、盐酸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舍取林)、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药(文拉法辛)等。

6.1.9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大肠型肠腺化生者可行胃切除手术治疗。对病灶局限、范围明确的胃癌前病变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也可酌情分别采用微波、激光、射频、氩气刀或高频电切治疗。

6.2中医治疗

6.2.1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2,4,5,8,9]。

(1)肝郁气滞证。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佛手、苏梗、甘草)。加减:偏寒者加高良姜或荜拨;偏热者加川黄连或山栀子;嗳气者加杮蒂,胀甚者加广木香、厚朴、砂仁;吞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浙贝母;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胃蠕动活跃或亢进者,加芍药、甘草。

(2)肝胃郁热证。

治则:清肝泻热,和胃止痛。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丹皮、栀子、青皮、陈皮、泽泻、浙贝母、白芍、黄连、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甘草)。加减:嘈杂泛酸明显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嗳气频繁者,加旋复花、广郁金。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胃黏膜有出血点,加大黄、白及;胆汁反流者,用柴胡温胆汤。

(3)脾胃湿热证。

治则:清热化湿,和中醒脾。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厚朴、法半夏、石菖蒲、茯苓、陈皮、芦根、蒲公英、生薏苡仁、甘草)。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金铃子、郁金;大便不爽者加苍术、白术;恶心呕吐者加枳实、竹茹、生姜;纳呆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胃黏膜充血糜烂者,加蒲公英、连翘等。

(4)胃络瘀阻证。

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后下)、砂仁、三七粉(冲服)、延胡索、郁金、枳壳、甘草]。加减:胃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元胡;大便色黑者,加白及、血余炭;胃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者,加丹参、半夏、山慈菇、莪术;黏膜变薄或黏膜下血管透见者,加黄芪、党参、当归、赤芍。

(5)脾胃虚寒证。

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生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茯苓、陈皮、法半夏、广木香、砂仁、炙甘草)。加减:胃脘怕冷明显者,加良附丸或干姜、肉桂;大便稀溏者加炮姜、炒扁豆、炒薏苡仁;食后腹胀者加枳实、佛手;泛吐清水者加姜半夏、草豆蔻;纳呆食少者,加炒焦三仙;胃黏液稀薄而多,用胃苓汤;胃黏膜苍白者,加黄芪、当归、丹参;见陈旧性出血者,加黄芪、当归、仙鹤草;胃蠕动缓慢,加枳实、白术。

(6)胃阴不足证。

治则:养阴健脾,益胃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白芍、香橼皮、佛手、鸡内金、甘草)。加减:嘈杂似饥,饥不欲食者,加左金丸;口干甚、舌红赤者加天花粉、石斛;大便干结者加枳实、全栝蒌、火麻仁;纳呆者加谷芽、麦芽、乌梅、山楂;黏液量少黏稠,加浙贝母、栝蒌。

6.2.2中成药治疗

参考文献[4,5,9,16,17,25-29]。

(1)荆花胃康胶丸:2粒/次,3次/日,适用于肝胃不和,寒热错杂与胃络瘀阻证。

(2)三九胃泰:2粒/次,3次/日,适用于湿热气滞证。

(3)气滞胃痛颗粒:5g/次,3次/日,适用于肝胃不和或脾虚气滞证。

(4)康复新液:10mL/次,3次/日,适合于气阴两虚兼瘀血证。

(5)达立通颗粒:6g/次,3次/日,适用于肝气犯胃证。

(6)温胃舒胶囊:3个/次,3次/日/,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7)养胃舒胶囊:3粒/次,3次/日,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8)胃复春:4片/次,3次/日,适用于脾虚气滞或胃络瘀阻证。

(9)摩罗丹:55~粒/次,3次/日,适用于脾虚气滞或胃络瘀阻证。

(10)复方陈香胃片:2片/次,3次/日,适用于肝胃不和证。

(11)香砂六君子丸:9g/次,3次/日,适用于脾胃虚寒证或脾虚气滞证。

(12)肠胃康冲剂:1包/次,3次/日,适用于脾胃湿热证。

6.2.3针灸治疗

参考文献[4,5,8,9]。

体针: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肝气犯胃者,加期门,太冲;寒邪客胃者,加神阙、梁丘;饮食伤胃者,加梁门、建里;湿热阻胃者,加内庭、厉兑;瘀血停胃者,加膈俞、血海;脾胃虚寒者加神阙、气海、脾俞、胃俞;胃阴亏虚者加胃俞、太溪,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邪客胃和脾胃虚寒者加灸。

耳针:取穴神门,胃,交感,十二指肠,肝,脾,每次选用3~5穴,用毫针轻中度刺激,也可用王不留行贴压。

6.3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8,9,13-16,20,26-30]。

6.3.1西医理论,中药治疗

西医认为,慢性胃炎系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针对前者主要病变是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表浅炎症可采用具有清热消炎、去腐生肌、护膜止血等作用的中药如黄芩、栀子、连翘、黄茋、茯苓、白芍、白及、元胡、木香、砂仁、败酱草、鱼腥草、甘草等中药治疗,或采用黄茋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加减治疗;而后者主要是腺体减少、后期可出现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对此可选用具有逆转萎缩和癌前病变作用的中成药如荆花胃康胶丸、胃复春、三九胃泰、摩罗丹等进行治疗,亦可按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扶正祛邪等治则针对具体病情选药组方进行个体化治疗。

6.3.2中医理论,西药治疗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近心窝处隐痛、胀痛或灼痛,以及胀满感、堵闷感、上顶感,伴嗳气、早饱、嘈杂泛酸等,每于情志因素而加重。系由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或肝郁化火,灼胃伤阴,湿浊内阻,终致郁热、虚热、湿热等证所引起。对此可按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但亦可按中医“证”的本质内涵给予西药治疗:如针对肝郁的本质系指肝疏泄情志之功能障碍可给予心理疏导或酌情应用抗抑郁药治疗;针对痞满气滞的本质系指胃运动功能失调可给予胃肠运动调节剂或促胃肠动力剂;针对热证本质系指胃黏膜炎症活动、充血水肿糜烂明显,或有Hp感染,可给予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根除Hp三联或四联疗法。

6.3.3病证合参,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变关系研究的文献报告,进行病证结合治疗的探索,提出设想和初步实践如下:对每个患者要进行具体地辨证与辨病,实行病证合参个体化治疗。一般多数情况下,肝郁气滞证常有抑郁易怒等情志变化、胃肠运动功能失调、胆汁反流等改变,则给予舒肝解郁理气导滞与心理疏导抗抑郁、调节胃肠动力、结合胆汁等相结合的治疗;肝胃郁热证多有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可见糜烂或散在出血点,则给予清肝泻热、和胃止痛与护膜生肌、消炎止血相结合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多有显著充血水肿糜烂和Hp感染,则给予清热化湿、和中醒脾与抑酸护膜、抗菌消炎相结合的治疗;胃络瘀阻证常见萎缩、癌前病变和陈旧性出血,则给予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与改善微循环、抗癌止血相结合的治疗;脾胃虚寒证常表现胃黏膜炎症缓解,胃肠功能低下,体质虚弱,则应给予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与护膜生肌、增强功能相结合的治疗;胃阴不足证常有充血水肿或兼少许糜烂及萎缩性病变,则应给予养阴健脾、益胃止痛与抑酸消炎、逆转萎缩相结合的治疗。以上仅是一般规律,对每个患者要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具体辨证,同时按病史症状、内镜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辨病,明确每个患者的胃黏膜病变和病生理改变,将病证合参进行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共识意见起草执笔者: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危北海,唐旭东共识意见终审专家(按姓氏笔划排列):王新月、危北海、刘成海、张万岱、李道本、李焕荣、李军祥、李岩、陈治水、劳绍贤、杨春波、杨强、胡伏莲、姚希贤、姚树坤、唐旭东、唐艳萍、梁健

共识意见讨论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列):毛水龙、王长洪、王新月、邓伟哲、甘淳、冯五金、吕宾、危北海、任光荣、刘成海、肖冰、沈洪、张万岱、吴云林、李岩、李天望、李军祥、李茁然、李道本、李春雷、陈誩、陈治水、劳绍贤、何晓辉、林寿宁、杨强、杨胜兰、杨春波、柯晓、胡玲、赵文霞、姚希贤、姚树坤、姜春萌、唐旭东、唐志鹏、唐艳萍、徐克成、龚梅、梁健、琚坚、黄国美、谢晶日、雷正荣、潘阳、魏品康等位专家]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yfzl/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