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预防治疗 > 医药知识胃病
医药知识胃病
胃病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药物治疗: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患病比例:0.2%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
并发症: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息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癌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有些需持续药物治疗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医院约(——元)
温馨提示
戒烟、酒,少吃油炸、腌制、生冷性食物。
常见症状柏油便恶心腹部不适腹泻黑便急性胃痛食欲不振手掌呈黑色胃糜烂胃黏膜充血水肿
1、急性单纯性胃炎
主要由于化学物质引起,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刺激性物质,或服用水杨酸盐类药、磺胺药、抗癌药、抗生素、利血平、肾上腺皮脂类固醇等药物损伤胃黏膜而引发;物理因素像进食过冷、过烫或粗糙食物等损伤胃黏膜诱发;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于自杀或误服腐蚀剂如强酸强碱引起。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慢性胃炎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而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1)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现在普遍认为是致病菌特别是Hp(幽门螺旋杆菌)的慢性持续性感染;或者由急性胃炎转化而来;和急性胃炎一样,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物理因素也是其病因之一;此外,化学因素,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而引起;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既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又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而各种胆汁反流均可破坏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另外,免疫因素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2)慢性胃炎的分类主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者有时同时存在。
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三种。
按常见发病部位可分为两类:
A型,少见,病变发生在胃体及胃底部,多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B型,较为常见,病变主要在胃窦,约90%的病人由Hp感染引起。
我国病例以B型较为常见。
胃病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人们常把心窝部疼痛称为胃脘痛,该部位的疼痛大多来自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脏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心窝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
1、胆石症: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由于胆石的刺激,胆囊及胆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人多有心窝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饮食不当或进食油腻等而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自己诊断或医生误诊为胃痛,类似病例时有所闻,如某女性患者,50岁,心窝部出现不规则隐痛已3年,并时有嗳气,按胃炎治疗数月,效果不明显,一查B超才知道,原来她得的是胆结石伴炎症,根本就不是胃炎。
2、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为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表现为“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
3、胰腺疾病: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常有心窝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仔细检查加以鉴别。
4、心肌梗死:老年人心梗时不一定都会有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心窝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有些病人会强烈要求作胃镜检查,如果不加鉴别,盲目按胃病处理,很容易导致误诊甚至发生意外,可见,临床上许多“胃痛”的患者不一定都是胃痛,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全面的理化检查,才能发现病变的症结所在。
胃病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给予清淡饮食,必要时禁食,多饮水,腹泻较重时可饮糖盐水。
2.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1)腹痛者可行局部热敷,疼痛剧烈者给予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复方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2)剧烈呕吐时可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3)必要时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减少胃酸分泌,以减轻黏膜炎症;也可应用铝碳酸镁或硫糖铝等抗酸药或黏膜保护药。
3.抗感染治疗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但由细菌引起尤其伴腹泻者,可选用小檗碱(黄连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类制剂、诺氟沙星(氟哌酸)等喹诺酮制剂、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因呕吐、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时,轻者可给予口服补液,重者应予静脉补液,可选用平衡盐液或5%葡萄糖盐水,并注意补钾;对于有酸中毒者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予以纠正。
胃病中医治疗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木香、茯苓、车前子、白扁豆、薏苡仁、荷叶、生甘草。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清半夏、白术、陈皮、厚朴、生姜、甘草。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大腹皮。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白扁豆、陈皮、砂仁、薏苡仁、甘草。
慢性胃炎西医治疗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1.消除病因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药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胃炎的中医治疗
一、益阴养胃汤
方药组成: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白芍,甘草,石斛,川楝子,半夏,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热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低酸者酌加乌梅、木瓜、山楂;大便艰涩加栝楼,决明子;便秘加郁李仁,麻仁;食少加谷芽、绿梅花。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饮,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二、清热和胃汤
方药组成:黄芩,连翘,败酱草,黄连,白花蛇舌草,白芍,蒲公英,吞酸加吴茱萸、海螵蛸、锻瓦楞子。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口苦且干,嘈杂易饥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胃镜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中医辨证属中焦郁热,邪热犯胃者。
三、化瘀理胃汤
方药组成:丹参,檀香,砂仁,五灵脂,香附,元胡12g,川楝子,台乌。若挟郁热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若兼气虚加党参,白术。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或刺痛、锐痛,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暗紫瘀斑,舌底络脉多粗乱而长色青,脉涩滞不畅。胃镜多见腺体萎缩或伴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脾气滞血瘀。气滞易致瘀,血瘀多夹气,临症要区分气滞与血瘀的主次,灵活用药,要注意气中血药、血中气药的选用。四、疏肝安胃汤
方药组成:柴明,白芍,香附,元胡,川楝子,乌药,苏梗,炙甘草.痛甚加九香虫、元胡;胀剧加枳壳、佛手;嗳气加旋覆花、佛手;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痛引两胁,或攻撑作痛,舌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属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五、化湿醒胃汤
方药组成:藿香,佩兰,薏苡仁,白蔻仁,苍术,厚朴,茯苓,菖蒲.偏寒湿加半夏、陈皮、干姜;偏湿热加黄芩、黄连。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脘痞闷,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腻(黄腻多湿热,白腻多寒湿),脉濡细或缓等症。中医辨证属湿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六、苦辛调胃汤
方药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吴茱萸,干姜,党参,甘草.偏寒者加良姜、川椒;偏热盛者加山栀。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饮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虚实寒热并见者。本证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或情志化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虚火内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药上要掌握寒与热、虚与实的主次进行调治。
胃病护理
1、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亦须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咸和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
2、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和唾液充分混合。进食要定量和少食多餐。
3、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避免晚起或过度劳累。避免在情绪紧张、愤张、抑郁、过分疲劳时勉强进食。
4、如病人突然出现大量呕血或黑粪,且有冷汗和脉速、血压波动,医院诊治。
胃病患者适宜饮食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2、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3、功能性消化不良平时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可适量喝鲜果汁、麦片和小米粥等。
4、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可吃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豆浆、豆腐、蛋、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以减少胃酸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胃病患者不适宜饮食
1、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2、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
3、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4、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5、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药店人专业知识交流
专业知识交流
验证工号:职称:药店人
头条术前伴认知功能减退高龄患者手术的李教授分析前列腺早期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