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预防治疗 > 科普胃,你怎么啦

科普胃,你怎么啦



老老实实做人

认认真真诊病

医院

一过假期,人就任性,饮食作息也理所应当似的更任性。

门诊有个规律:节假日一过胃病患者明显增多。每当询问原因时,总有人一脸无辜地说:“我没做什么啊……”然而仔细问诊,不外乎以下情况:

患者回答

1.“盼着回家大吃特吃……早午餐就没吃了。”

2.“同村初中毕业的在北京摊煎饼,挣得比我这研究生多多了”

3.“好朋友聚餐喝大了……隔天喝了好几杯浓茶,胃还开始疼了。”

4.“阿姨叔叔伯伯婶婶邻居大妈天天关心我的个人问题,把我烦得胃疼。”

5.“放假在家打游戏吃薯片,薯类不是属于主食么?挺好的吧……”

造成胃病反复的剧情很套路,多半是饮食无节、饥饱失常、情绪因素。苏大夫经常唠叨:“别过饱过饿、少重口、别凑合、要均衡、要学会舒压。”不过说归说,要真能严格按医嘱活着,哪还有那么多胃病......

人生在世难免嘴馋,节日期间苏大夫也在任性吃喝中度过,哪里好意思让你们把节日过的如此佛系,既然如此,还是讲点实际的解决方案。

胃主通、主降、以降为和

简单地理解,消化道就像单向南下公路,必须保持通畅、单向行驶,方属正常。如果因某些情况造成车辆拥堵不前、甚至一些车辆掉头逆行,即是异常。

假期后经常能见到胃不适的症状有发堵、胀痛、嗳气、反酸、烧心、口苦、口中异味、便秘、大便粘滞不畅等……

这些症状常常相互兼夹出现,有些属于胃腑自病,而有些则是其他脏腑导致。按照“胃主通、主降,以降为和”分类,可简单地将症状分为两种类型—纠结逆行。

(一)纠结

纠结就是不上不下的状态,比如胃堵闷胀、进食后堵胀感加重、打个嗝或放个屁能缓解。这种情况较为单纯,属于胃气不通、胃失和降,病症相对局限于胃。

01

食积胃脘

胃主受纳及腐熟水谷,连续的暴饮暴食就像快递爆仓,接单过多配送能力不足,只能堆在胃这个仓库中,出现胃胀满、口气酸臭,排便酸腐臭秽,舌苔厚腻等表现,可用保和汤打底治疗,若因胀而痛者加五磨饮子行气,便粘滞难解则酌加大黄为六磨汤。

02

湿阻中焦

有过食生冷瓜果、啤酒饮料而致湿邪内阻的,所谓“浊气在上,则生?胀”,湿阻中焦就会出现胃胀、恶心、不欲饮水、口淡无味,舌苔白腻表现,应采芳香燥湿运脾法。

我常用平胃散加砂仁、白蔻来治疗,若大便溏稀合用五苓散以利小便实大便;兼身体酸困沉重者属表里皆寒湿,此时藿香正气水就很好用;平时胃热的人症状容易往湿热发展,就出现口中粘滞不爽、口臭、膈间满胀痛,常用小陷胸汤加枳实厚朴以宽中开结、理气消胀;伴有口干苦、大便粘滞难解、烦躁、舌红苔黄厚腻者,可加茵陈蒿汤合栀子豉汤以通腑泄热除烦。

03

寒热错杂

有一类型的胃不适,说胃胀也不算,说痛也不是,但总觉得胃里有种发堵的感觉,对这些人来说,能够痛快的打个饱嗝都是一种短暂的解脱,这种情况多为脾胃阴阳升降失常,津液疏布不利,中焦气郁生热;痞塞气郁为实,但根本上又有脾运失常的虚证,寒热虚实纠结于中焦。

有些人会怕胃堵症状加重不敢吃,还有人描述胃腹怕凉却又想喝凉水,但喝了胃堵加重甚至拉稀,一派上热下寒的现象。

《伤寒论》中治疗痞满给出了一系列泻心汤,尤其以胃堵满来就诊的患者,我经常选半夏泻心汤为打底,其中夏、姜辛温开结,芩、连苦寒燥湿,参、草、枣扶助胃气,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有些人除了胃堵之外,还经常胃里咕噜咕噜的响水声,为水饮留滞,则加大量生姜以散水除痞,也可加厚朴胃厚姜半甘参汤以除满。

(二)逆行

逆行,就是胃气不下反上的状态,反酸水、烧心、嗳气、呃逆、咽喉梗阻感等,这些往上走的症状都属逆行。《内经》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造成内火上冲多半是“七情弗郁”导致郁火犯胃,最主要的还得从疏理肝胆来解决。

01

肝胃不和

情志过激、忧思郁闷等都容易造成气机逆乱,所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肝气郁滞易化火,木火之气横逆犯胃,胃气随之上冲,而有胃膈之间感觉部位不定的窜痛、呃逆嗳气,往往随情绪而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应以疏肝为主,兼用和胃降逆法,我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以频频嗳气呃逆为主者,合用旋覆代赭汤效佳;兼有反酸烧心、食道烧灼感者,加乌贝散及左金丸以清热制酸降逆止痛。

胃是很情绪化的器官,许多人都有“气到胃痛”、“郁闷到不想吃饭”的经验,正因如此,肝胃不型胃病是很普遍的,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归根究底病根还是在于生活事件、自身性格、不良情绪等,药能治身体但不治人事,解决肝郁的根源事件才是最主要的。

02

胆胃不和

苏大夫发现,许多胆囊有问题的人多数性格易于纠结、生闷气。肝气有余的人有怒气则易向外发泄怒气,而胆主决断,胆气不足的人生个气都得再三犹豫,这股闷气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造成胆腑郁滞产生诸多症状,好比慢性胆囊炎的疼痛经常因为情绪而作。都说“气的我肝疼”,我看应该是气的“胆疼”才对。

《黄帝内经》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胆胃同病患者常有口苦、烦闷叹息、胃口不好,每当饮食不慎或生闷气后则症状加重。

四逆散善治此类型“气郁而逆”的症状,我常用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胃食道逆流综合征;若胁肋胀痛窜及后背者,合用景岳化肝煎及金铃子散;若伴经常性便秘则改用大柴胡汤更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反酸烧心的患者多半有难以言喻的心烦感,这便是《伤寒论》说的“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我同样以四逆散作为基础方,加上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来改善烧心造成的心烦感。

在此只是举例节后胃病的常见类型

新病多属实久病多兼虚

病程较长的胃病患者

可能需要考虑到是否虚象较重

比如胃脾同病

脾阳虚、胃阴虚,或肝胃阴虚

甚至是久病入络的血瘀类型

这几种证型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哪怕是美食当前都不一定敢吃

在此先不做讨论

以后再说

文章辨证部分仅供参考,请勿随意套用。

苏冠宇,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多位名老中医,精于经方、验方、效方的运用。在中医理论、处方配伍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对于咳嗽、鼻炎、皮炎有较深的见解及体会。

擅长诊治:

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咽炎等肺系疾病;急慢性皮炎、银屑病、荨麻疹等皮肤病;慢性胃炎、胃食道反流、胆囊炎等脾胃病;头晕、神经衰弱、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颈肩、腰、痛风病等痛症;亚健康、体质虚弱、妇女痛经等其他疾病。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yfzl/10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