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表现 > 望闻问切李灿东老师临证案例精选恶

望闻问切李灿东老师临证案例精选恶



恶性间皮瘤案

曾某某,女,51岁

初诊:年1月31日

主诉:下腹疼痛7月余,胃脘疼痛、呕吐1月。

  患者于7年前体检发现“腹水过多”,四处查因,未有结果,迭治罔效。7月前,出现下腹疼痛,连及髂骨,呈持续性,服止痛药方能缓解。年12月14日于外院行盆腔占位穿刺术,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考虑“恶性间皮瘤(上皮样型)”,遂服用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抗肿瘤”类寒凉草药。)近一个月,下腹痛未减,反增胃痛,伴有呕吐。年1月7日胃镜示:1.浅表性胃炎;2.胆汁反流。病理诊断:(胃窦)浅层胃窦型黏膜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服用“达喜”、“莫沙必利”、“三九胃泰”,疗效欠佳,苦不堪言,特来诊治。

辰下症:

神志下腹刺痛,连及髂骨,胃脘不适,时而绞痛,嗳气反酸,时吐绿色苦水,自觉口淡,不干不苦,纳谷不馨,夜寐欠佳,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大便量少,排出不畅,小便自调,舌质淡红,苔白稍厚,脉沉稍滑。

处方

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

生晒参6克生芍10克枳实10克

厚朴10克槟榔15克川楝子10克

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5克

6剂,日一剂,水煎餐后温服,日二服。

年2月6日患者电告药后大便通畅、矢气频多,胃痛已瘥,下腹刺痛亦减,遂嘱其原方再服6剂。体会

此案此案患者因“肿瘤”擅自服用大量寒凉草药,徒伤胃气而痛苦不堪。此类案例所见甚多,应引以为戒!关于肿瘤,李灿东老师认为:

  肿瘤的辨治,首当辨其寒热虚实。肿瘤的发病率有日益上升的趋势,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与先后天及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究其病理,多与“郁”、“痰”密切相关。“郁”、“痰”的形成一是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较大,每每容易导致气郁。二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过食高粱厚味,酿生痰湿。痰气互结后阻碍气血运行,气血不畅,久而成瘀,气痰瘀三者交杂合而为病而成癥瘕。故气痰瘀夹杂是肿瘤形成的核心病机。

  其病大多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在气分,表现为痰气交结,后期入血分,则病情更为复杂。正如《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所言:“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痰气瘀形成后又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随着病情的进展,正气受损而成为虚实夹杂。

  正因如此,临证应时刻以顾护胃气为念,切不可一味把肿瘤归为“毒”,而妄投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以免损伤脾胃,耗伤正气,加剧病情。即使有“毒”,亦当辨清热毒、寒毒、风毒、水毒、痰毒、瘀毒等,正如《金匮要略》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至于“扶正固本”即当辨清虚实之先后、主次、气血阴阳及五脏之别,以免滥用补药如“冬虫夏草”、“黄芪”、“灵芝”“以提高免疫力”。

  其次,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患者的心态对于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李老师常告诫我们“作为医生,任何时候都要给病人以生的希望”。因此,应当尽可能帮助患者理清概念,减轻精神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他总是嘱咐患者“不要把自己当作病人”,要求家属“尽量不要患者当作病人”,应该让其恢复家庭角色或社会角色,融入正常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甚或工作。

另外另外,李老师还认为,患者及家属尽量不要上网查询有关疾病的“知识”。一方面,由于一知半解,容易“对号入座”,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第二,由于理解的偏差,易造成乱用或滥用药物;第三,容易受广告宣传影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饮食上,李老师认为,患者饮食应于与家人基本保持一致,粗细结合,在品种多样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忌口。(学生洪建勋整理)

李灿东,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老师执着中医,以“状态”立论,独创“五辨”,临证倡导组方精巧,药少量轻,每获奇效。门下学子侍诊之余,撷其精华,作临证心得,以飨读者。

专家坐诊时间:周二下午14:00-17:00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治疗白癜风的药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jbbx/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