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汁反流性胃炎 > 疾病表现 > 小南话科普萎缩肠化都有了,离胃癌还

小南话科普萎缩肠化都有了,离胃癌还



<

原创周联明医院收录于合集#小南话科普个

近年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胃镜检查

在门诊

经常碰到有人拿了胃镜检查报告单

指着上面“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字眼

忧心忡忡地问我:

医生,我会得胃癌吗?

那今天我就来讲讲

萎缩性胃炎、肠化和胃癌

要想弄清楚萎缩性胃炎、肠化和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先认识一下胃壁的组织结构。

胃壁

胃壁由内向外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粘膜层主要由“管状”胃腺体构成,具有分泌粘液(粘液细胞)、胃酸(壁细胞)和胃蛋白酶(主细胞)的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胃粘膜萎缩是机体“老化”的一种表现,而“肠化”就是指正常的胃粘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轻者仅有少数肠上皮细胞存在,重者可以见到肠绒毛形成。肠化可以看作是萎缩之后胃粘膜修复的一种反应,是“萎缩”的一种标志。

60岁以上的人,绝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肠化”。此外,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服用伤胃药物如阿司匹林、止痛药等;长期吸烟、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佳也是导致“萎缩”和“肠化”的可能原因。

“萎缩”和“肠化”

到底会不会变成胃癌?

“萎缩”和“肠化”在胃镜检查中很常见,但胃癌的发病率却远远没有那么高。据统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年发生率为0.1%~0.25%,肠化患者的胃癌的年发生率为0.25%。所以,“萎缩”和“肠化”虽然在医学上被称为胃癌的“癌前状态”,会使胃癌患病风险增加,但二者距离胃癌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绝大部分人在10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癌变。因此,大可不必将“萎缩”和“肠化”视为胃癌的代名词,但也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胃癌危险因素,1~3年定期复查胃镜。

胃癌演变过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肠化”也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包括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

前者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粘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癌变率很低。后者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但在肠型胃癌旁的粘膜中检出率很高,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关,需要密切随访。

有相关报道,对萎缩性胃炎病人随访10~20年,发现其中有5%~10%的病人发生了胃癌,而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很少发生胃癌。目前胃癌治疗指南指出:中重度肠化生患者需要每年检查一次胃镜,其目的就是及时发现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以便及时胃镜下治疗。

作者简介

周联明

科室:内镜中心

职称:主任医师

肝胆疾病,普外科常见病

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原标题:《萎缩、肠化都有了,离胃癌还远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vgu.com/jbbx/14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